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建于1300多年前的吐蕃王朝,由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当时布达拉宫叫“红山宫”。我们现在看到的是374年前布达拉宫经过不断修缮后的样子。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在红山上修建了三座九层宫殿,命名为红山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有三面墙。当时总共修建了1000座宫殿。吐蕃灭亡后,宫殿大多毁于战乱和天灾。
由于旧宫已不存在,史料中也没有记载,所以红山宫的建造过程并不清楚。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原址上重建了一座新宫殿,称为“布达拉宫”。此后,布隆一直是西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有13层,高117米,从山脚到山顶。贡布是一座典型的藏族宫堡建筑,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布的主体包括白宫、红宫及周边附属建筑。白宫建于1648年。
它是白宫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和宗教管理的地方。该建筑坐北朝南,共有7层。红宫建筑建于1694年,位于布鲁宫的中部,共六层。它是达赖喇嘛的精神塔和宗教活动举行的地方。还有修道院、印刷厂、监狱和马厩。
宫殿的整体结构是石木复合结构。宫殿外墙厚度从2米到5米不等,地基直接打入岩层。整面墙用花岗岩砌成,总高度几十米。每隔一段时间浇一次铁水来加固,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屋顶和窗檐是木制的。
目前,只有红宫的王法殿和贤殿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据说法王殿以前是松赞干布的闭关处,现在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人的雕像。贤者殿供奉松赞干布檀香主佛。
布公宫的设计是基于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阔牢固,墙基下有地道和通风口。这房子由柱子、椽子等支撑着。地板和屋顶由海藻硬土制成。每个厅和卧室的顶部都设有天窗,便于采光和空气流通。
白宫东边是宫殿,西边是僧院。第一层和第五层地宫(屋脊)形成仓库,屋脊有通风的作用。可以从二楼东边进入白宫,三楼是夹层。第四层是白宫的主厅,东厅是历代达赖喇嘛举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五楼、六楼、七楼通过天井与一楼的山脊相连,让空空气流通。第五层和第六层围绕天井建造回廊,沿回廊设置高层人员办公区。第七层是达赖喇嘛的生活宫殿,包括西日光殿和东日光殿,都有巨大的采光窗。
白宫下面的山中有五层地下宫殿,如同迷宫一般。只有几个老和尚和几个管理人员可以自由出入,外人很难出。埋在这里的是卜公的坚实地基,它唯一的入口位于地宫的顶部,也就是地宫的第五层。
地下宫殿的楼层由梯子连接。如果梯子被移走了,里面的人就不能上下来了。每层都可以关闭阶梯出口,地宫内每层都有一条25 cm左右的狭窄通道通往通风口,用来保证地宫内空气体的流通,人无法通过。
红宫的平面呈方形,从下到上,一至四层被领土山脊分割成仓库等房屋。第七层至第九层是各种佛寺和佛经,第十层至第十三层设有窗户和内部天井。天井四周是历代达赖喇嘛的佛塔,达赖喇嘛的寝宫是西方的寂圆满大殿。
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的佛塔最大最珍贵,贯穿红宫三层,耗金近4000公斤。圣观音殿内的圣观音像,与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一起,被称为布达拉宫的瑰宝。共工的红色是用西藏白马草植物榨出来的红色汁液画出来的。
这种灌木也用在墙的顶层。这种灌木不仅质地坚硬,而且重量极轻。在古代可以有效吸收箭等武器。白家漆主要是白灰,产于西藏当雄羊八井。其特点是不含杂质,粘性强,不易受风雨破坏。
油漆中要加入牛奶、糖、蜂蜜等辅料,主要是为了让油漆更有粘性,不易脱落。配制涂料时,要按比例加入各种矿物原料和藏红花,这些在经书中都有记载。黄金的使用也很多,主要是在宫殿的金色穹顶上。
布达拉宫的设计和建造保留了公元7世纪以来的风格,所有宫殿都巧妙地利用了山地地形,使整个宫殿和寺庙的布局非常和谐完整,在美学上达到了建筑史上的顶峰,创造了世界土木工程史上令人惊叹的天才杰作。
布宫的坚固程度令人惊讶。首先,它有坚实的基础。无数的脊墙都是用方石砌成的,给了布宫一个坚固的框架。其次,是宫墙的精美设计。深入岩层的墙基有五米多厚,宫墙逐渐向上收缩。当它到达宫殿的顶部时,墙壁厚度只有一米。
铁汁再一次被注入墙壁。据文献记载,为了保证布宫的坚固性和永久性,在部分墙体的夹层中注入了铁汁。最后,墙体采用白马草,大大减轻了墙体的重量。这些举措都构成了布公坚如磐石的根基,设计思路令人惊叹。
普公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是普公最新的建筑,于1936年建成。宫殿的重建历时近三百年,才有了现在的模样。2017年,布公修了一年半。修复后的布宫焕然一新,显得十分庄严雄伟。
总之,布达拉宫不是一夜建成的。红山宫被毁后,布达拉宫的重建历时近三百年,直到83年前才最终完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拉萨见证这个建筑历史的奇迹,别忘了去参观它的悬挂厕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