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殖马蜂

脚钉2022-07-10  16

黄蜂的繁殖

一、主要进料设备

(1)蜂笼。或用铁网制成,体积约为0.03 ~ 0.04立方米,使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蜜蜂棚。根据要收获的蜂箱的大小,可以使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特殊的蜜蜂饲养棚。蜜蜂棚用铁木支撑,铁窗纱窗当围网。一般面积100平米左右,高度2m。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昆虫容易接近的植物被种植在棚内,并且在棚的一侧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蜂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碟子,让蜜蜂放进去后能自由觅食和活动。

(3)蜂巢。木质,边长15 ~ 20 cm,上下用薄木板。上面挂满了钩子,四周都是屏风,一边还留着一个阀门。

饲料,如成熟的苹果、桃子;水分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二。饲养管理饲养马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蜂安全越冬,春季引导早巢、多巢。

(1)收藏。每年九月底十月初,黄蜂开始离开老巢,迁徙到合适的地方过冬。这个时候收集蜂群是最合适的。在有夜虫网的蜂群越冬场所收集,放在蜂笼中饲养。每个蜂笼放300 ~ 500只蜜蜂,用黑布遮挡,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空的房间内,减少活动,促进提前进入冬眠。为了避免蜂群离巢后不易被发现,也可以在9月中旬从原巢中采收,放入笼子或箱子中,利用蜂群向上的习性,将成熟的苹果、桃子和水分较多的蔬菜放在笼子底部。中午气温高时,晒3 ~ 4小时太阳,让它活动觅食,延缓休眠期,既补充了营养,又能使它安全过冬。黄蜂是一种半冬眠的昆虫。当温度降到5℃时,它开始成群结队。温度越低,蜂群越紧密。温度稍高时,群体松散;当温度高于7℃时,团簇开始分散。越冬后的成活率主要与丛的质量有关。因此,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每10 ~ 15天检查一次集群。如遇松散物质,应及时降温,并加厚遮光层。

(2)饲养管理。第二年3月上旬,气温上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开,在笼壁上活动。此时,苹果、糖蜜、糖包等饲料应立即投入人工饲养,笼子里的蜜蜂拍动翅膀一段时间后,才能从笼子里放出来,回归自然筑巢。人工筑巢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搭建蜜蜂棚。当春季温度恒定在13℃时,越冬的胡蜂开始散开,它们可以在夜间移入温室。轻轻打开笼门或箱盖,以后马蜂就在温室里飞了。当温度恒定在17℃以上时,蜜蜂开始筑巢产卵,要随时观察。蜜蜂在棚顶和纱网周围飞停时,要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部位,半开半关并系牢。只有养蜂棚里的人工蜂笼,才是适合遮阴、遮雨、遮风的筑巢之地,蜜蜂自然飞入笼中。短暂适应后,用脚和口器清理笼顶的巢基。这时候要在饲料盘中加入糖蜜,帮助蜜蜂建立牢固的巢柄。然后建立第一个细胞。巢是黄蜂把口器嚼碎后的烂木头和纸拿到笼子里,粘在巢把上,再做一些修补而成的。所以蜜蜂棚里要放烂木头,在棚壁纱网上挂一些废纸条,供蜜蜂使用。第一个巢建好后,蜂王在靠近巢底的侧壁下了一个带短柄的蛋。在卵孵化前后,蜜蜂会很快与巢柄下第一个巢边上的周向巢连接,边造卵边产卵,直到卵依次孵化。蜂王不断产卵,同时承担外出觅食和哺育幼蜂的任务。随着巢的扩大,幼蜂的数量也会增加。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内的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成蜂100多只。随着天气变冷,雌蜂停止产卵。当雌蜂体内的蛹即将羽化时,宜关闭笼门,防止成蜂离巢。拿回蜂笼。晚上蜂群安静的时候,把蜂笼倒过来。当蜂群爬起来离开蜂箱时,将蜂箱拿起,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的地方晾干,以备药用。蜂群繁盛时也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较高。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危害胡蜂的天敌有很多种,包括昆虫、蜘蛛、鸟类和老鼠,以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对蜂巢危害最严重的是鳞翅目的黄尾螟,其成虫夜间在蜂巢上产卵,4 ~ 5天后孵化幼虫。幼虫走过蜂巢,叮咬黄蜂幼虫,导致蜂巢解体,而巢蛾喜欢在夜间活动,而黄蜂白天活动,晚上一动不动地躺在巢上,让巢蛾在蜂巢上产卵而不会无动于衷。一旦蛀巢虫侵入蜂巢,黄蜂就会大量死亡。

蛀巢害虫的防治方法:

第一,让马蜂在远离地面的地方筑巢,因为自然的马蜂,一般靠近地面的蜂巢被蛀巢者危害严重,而远离地面的危害较轻;

二、人工饲养箱内的马蜂要圈养,在巢蛾产卵后的2 ~ 3天内,每晚关好蜂箱门,可防止巢蛾在蜂箱内产卵。幼虫在高温和雨季容易腐败,感染后很快就会生病死亡。可以抽空蜂巢,用喷雾器给蜂巢喷抗生素进行预防。

此外,还有乌鸦、喜鹊、蚂蚁、蜘蛛、壁虎等。冬天老鼠也会咬成群的马蜂,需要防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692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