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祖籍一般都在江西,那本来的湖南人都去哪里了?


很多人都听说过“湖广填四川”,但在此之前,还有“江西填湖广”。目前两湖除少数土著外,绝大多数祖先都是外省人,其中江西、安徽、浙江名列前三,“屈楚之家,多于张籍”。两湖移民中,江西占绝大多数。

根据现有的移民资料,湖南接受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中后期。隋唐以前,今天湖南肥沃的平原不如中原,所以人口不多。然而,这种情况在晚唐时期发生了变化。

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大乱,硝烟弥漫,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流离失所,被迫背井离乡。当时湖南地广人稀,土地富饶,地理位置靠近长江中下游,成为很多移民的首选。经过几百年的移民和商业发展,宋代的湖南人口已经比较多,经济发展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事实上,湖南人的祖先几乎都来自省外。先秦时期商人南下,楚人南下,南北朝时期关彝南下。影响最大的是元末明初的“江西填湖广”。

对于“江西填湖广”的主要原因,民间传说是当年明太祖灭湘。当然,这种说法相当可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湖南人口锐减确实与元末明初连年战乱有关。

元朝接管中原,灭宋之后,中原人民的斗争从未停止,使得不到百年的元朝基本处于战乱状态,尤其是元朝中后期。元朝末年,湖广成为黄塔军、袁兵和朱元璋之间的混战之地。

旷日持久的战争使湖南人口急剧减少,一些幸存者背井离乡。但更多的人因为战乱而失去了生命,以至于有了“湘潭只有几户土著”的历史记载。

湖南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明朝建立后的江西。明朝为了恢复和发展湖广地区的经济,鼓励外省人移民湖广,江西作为当时的人口大省,自然成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凭借地理位置的天然便利和湘潭地区诱人的环境,大量江西人涌入湖南地区。

事实上,在此之前,湖南就已经有了大量的江西移民,也就是在南宋时期,根据湘潭北部宗族源流的调查,当地238个宗族中,南宋时期从江西迁入的有31个,而明朝洪武时期有26个。然而,在长沙、醴陵、益阳等地,情况却恰恰相反。在醴陵的相关调查中,明代洪武时期有146个宗族迁离江西,而南宋时期只有9个。

但总体而言,无论是南宋还是元末明初,江西都是湖南移民的主流。

江西人口涌入湖南主要是经济原因。江西之所以成为古代人口输出的重要场所,与古代江西的高度富裕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宋代,全国720所书院中,江西拥有224所。宋代137位宰相中,有50多人出生在江西,这种情况在明代更甚。1404年科考,江西人考了前七名,全部470名进士中,江西人占了110名。

江西人口自北宋以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二,并在宋徽宗时代超过浙江成为第一,而且这一优势一直保持至今。当时江西也是全国收粮纳税最多的地方。

而江西多为山区,只有北部的鄱阳湖平原较多。随着人口的增加,江西人地矛盾逐渐凸显。南宋时期,江西移民去湖南主要是经济原因。毕竟湖南缺开发,土地更充裕。这一时期主要属于积极移民。而到了明代,更多的是因为战争,湖南人口减少,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属于被动移民。

即使将庞大的人口迁到湖广之地后,明代的江西仍是人口第二大省,仅次于当时的浙江。可见当时江西人口众多。

湖南的原住民并没有真的消失,只是无法认清虽然湖南大部分人都是当年移民的后代,但是湖南还是有一部分原住民的。

据《醴陵县志》记载:“古醴陵传世的土著只有十八家,洪召其流亡,均来自外省,尤以为甚。”当时受战争影响,大部分人要么死亡,要么流亡国外,但也有少数人在战争结束后留守或返回故土。

如今,在湘南519个宗族的族谱研究中,已经找不到湖南土著的踪迹。都是宋朝以后从外省,尤其是江西移民过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湖南本土原住民消失了,而是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并不是江西移民的后代,而是湖南的非汉族后裔。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少数民族为了摆脱自己的身份,成为汉人,重新“认亲”,却没有编家谱的习惯。他们大多谎称自己是江西移民的后代。然而,经过长时间的汉化,这些少数民族在外貌或文化上几乎无法区分。

所以,幸存下来的湖南土著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完全融入了主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650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