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决定义问题,什么是咖啡拿铁艺术?有两种:一种是自由倾倒,在将泡沫牛奶倒入浓缩咖啡的同时“拉动”图案;一个是雕刻。拿铁煮好后,直接用巧克力酱和牙签刻在拿铁表面的泡沫上。
这个回答主要是关于自由倒。
第一步。做出一杯好的浓缩咖啡,酸味和苦味平衡,奶油稠密顺滑,没有孔洞。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影响因素就不在这个回答下展开了,有机会找相关问题回答。
第二步。把牛奶泡上。冰牛奶(4℃)、牛奶罐、咖啡机。
1.将适量的冷藏牛奶倒入牛奶罐中;
2.空喷干净蒸汽条;
3.将蒸棒插入牛奶中形成发泡角,蒸棒出口位于1cm处;低于牛奶水平;
4.“驱散”阶段:打开蒸汽阀,当牛奶开始旋转时,匀速向下移动奶缸,形成奶泡(伴有咝咝声)。移动过程中保持牛奶的旋转和蒸汽棒与牛奶的位置;
5.“打棉”阶段:当奶泡达到所需量时,稍微提起奶缸(不要发出咝咝声),保持液面旋转,继续加热。当温度接近65℃时,关闭阀门;
6.空喷干净蒸汽条。
如何定义奶泡?理想的泡沫牛奶应该像天鹅绒一样柔软,液面看起来有反光。完美的奶泡是非常小的“微奶泡”。
这一步接地气的练习方法有:用水代替牛奶;在水里放一些清洁剂。
第三步。咖啡融合恭喜上一步。这时,你左手拿着一杯完美的浓缩咖啡,右手拿着一罐泡沫牛奶。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心形:
1.缸口紧贴杯壁,对准意式浓缩咖啡液面中心点,注入一小股奶流。
2.逐渐抬高奶缸,用小奶流画圈融合。
3.五分钟满后,奶缸接近液面(注意图3中此时注入奶流的位置,称为花起点),以增加奶流。
4.保持姿势,均匀晃动壶嘴,让奶泡自然产生半圆。
5.当它八分饱时,逐渐升高奶缸,缩小奶流,慢慢向前拉,产生如图5和图6所示的中尖效果。
叶子形状:
1.缸口紧贴杯壁,对准意式浓缩咖啡液面中心点,注入一小股奶流。
2.逐渐抬高奶缸,用小奶流画圈融合。
3.满五分钟后,奶缸接近液面(注意图3中此时注入奶流的位置),加大奶流。
4.形成如图3所示的半圆(小)后,均匀摆动壶嘴,后退。
5.九分满时,逐渐抬高奶缸,缩小奶流,向前拉,完成图6所示的叶柄效果。
这一步接地气的练习方法是:将奶罐注满水,练习控制水流;将喝完的咖啡倒回奶缸,抖落粗泡,摇匀,在杯底放一小勺咖啡粉,重复拉花动作。
——————————————————————————————————————————————————————————————————————————————————————————————————————————————————————————————————————————————————————————————————————————————————
很简单。学习和实践。
如何尝试制作流动性更好的奶泡,一个一个的学习组合模式,换不同的奶罐,不同的花杯,油脂程度更饱满的豆子,坚持练习!
来成都美味学院,你想知道的都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