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亚马逊上的中国通史版本太多,该如何选择?

糖猫2022-07-09  9

首先我想说,这位朋友的阅读意向应该是读《中国通史》,不一定是一本名为《中国通史》的书。比如钱穆的《国史大纲》,不是名而是实。

另外,有些著作不是通史著作,而是断代史的集合,但如果把各个朝代的断代史结合起来,也可以达到读通史的目的。典型的,英国剑桥中国史系列,日本论坛俱乐部系列等。

对于初学者朋友来说,首先要丢弃的就是那些伟大的作品。比如白寿彝、范文澜/蔡美彪的长篇《中国通史》,都是上千万字的作品,需要读者的专业知识。剑桥中国史也有这种情况,不建议新手看。我个人只看了白皮书开头,模型前四卷,剑桥中国史-秦汉史,隋唐史开头。同样的原因,我在这里也没有推荐《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我只看过4.5的历史和一般镜子的小半部分,因为没有空啊╮ (╯ _ ╰) ╭

短篇小说有几个选项(小几十万字,相对于上面那些书叫“短篇”)。刚刚都看完了,我就详细说说优缺点:

1.的《中国通史》,这个推荐率比较高,因为鲁是近代史“四大家”之一,水平有保证。而且这本书简洁精炼,体裁独特。上半部分总结了中国历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特点,下半部分讲述历史事件,看起来很有意思。

一般我建议初学者先看下半部分,有选择的看上半部分,因为基础不够的话可能看不懂。

吕思勉这本书的缺点是,有些结论是武断的,但他的风格非常强烈,因此很容易在读者头脑中植入许多可能不正确的观点。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述了。

2.钱穆的《国史大纲》,也是上榜率比较高的。钱穆也是“四大家”之一,有自己的风格。《国史大纲》是公认的高水平名著。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用文言文写的,或者半写半写,常见的版本都是繁体字。

虽然我自己也能看懂,但我不想在这里说我看不懂文言文,繁体字当中文浪费了。生在现代中国很正常,没什么丢脸的。所以国史大纲的阅读能不能通过,直接影响到我是否推荐给你。

和吕思勉一样,钱穆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奠基的时代,所以很多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容易引起争议,但这并不影响这些人的历史地位。钱穆的文笔比较和谐,这个问题没那么严重,但建议读者不要“全信其书”。

3.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大纲》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的代表作。也是新人对比阅读后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虽然很多观点有待商榷,但范文澜的文笔贴近我们平时的接触史,内容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与读者产生无形的互动,阅读障碍不大。

有些人一说到马就脸色发白,这是没有道理的。首先,个子高的原因我就不多说了。其次,我们学习不是为了挑毛病和装逼,而是为了学习。对于新人来说,范文澜的书可以帮助他们相对较快地形成中国通史的概念,为什么不读呢?至于不完美的地方,和刚才一样:保留你的怀疑,但不要全信书本。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其作者是写《万历十五年》的人。这本书的风格接近外国书的风格。读起来挺新奇的,读起来也不难。推荐新手使用。

5.伊佩霞的《剑桥图解中国史》,外国女学者写的,比较纯正的外国风格,有各种图片,也是比较好的中国通史通俗读物。

6.简伯赞的《中国历史大纲》,是以前历史考研的参考书。我们来感受一下是什么概念。书名是《大纲》,确实是写的大纲,可能更适合历史专业人士阅读。

一般来说,做研究的话,可以尽量多读,但如果只是感兴趣,就要遵循“读什么就上什么”的原则。我从不向新手推荐西方哲学史,而是苏菲的世界,不是因为后者比前者更好、更全面、更深入,而是因为知识的积累是一个过程,不能跳过。

以上只是我家的话。至于哪本书最适合这位朋友,我得自己实践一下才知道。

新年快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574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