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黎菩萨

心宽体胖的拼音2022-07-09  24

李(1864 ~ 1928),民国初年著名人物,与孙中山、黄兴、袁世凯并称“四大”。

他在10年内担任过两任总统和三任副总统,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李:湖北黄陂人,人称黄陂李,在官场上还有个“活菩萨”的绰号。

通常,一个人的绰号与他的性格和行为有关。李的绰号“活菩萨”是名副其实的。

众所周知,菩萨体谅众生,心地善良,不得罪任何人。李就更不用说了,就像是官场中的菩萨。

(李)据

李20岁时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因为他的文化,五年后他被送去海军服役。

1894年,李参加了甲午战争。在战斗中,他的船被日本侵略者击沉。李在海上漂流了十几个小时,被渔民救起。也许是菩萨的远见使李免于死亡。

俗话说“死里逃生必有福报”,李投奔张之洞后,受到高度重视。

1906年,李42岁时,由于清军改组,李成为湖北新军第21军参。

五年过去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武昌起义是民国的起点。原来,武昌新军工程营的一些激进青年在革命党的领导下率先起义,其他新军士兵纷纷响应。一夜之间,武昌被收复。

武昌起义是推翻清朝的第一枪,具有决定性意义。

(武昌起义)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人聚集在武昌城内的湖北咨议局骑兵训练场开会,决定推举新长官。

鉴于革命军人的文化水平低,不足以担当这一重要职务,有人就想到了李。

为什么是李?

首先,李对是有文化的,也是善良的,尤其是对文人。革命军里有一些文化青年,所以他对李有好感。

李本人是湖北人。如果他成为武昌巡抚,对清朝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地方军政人物有一定的号召力。

由于种种原因,成了李出任武昌首义的不二人选。

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李实际上与革命军没有什么联系,他也不倾向于革命思想。因此,当士兵代表传达让他当长官的决定时,据说李吓得钻到床底下,一言不发地当了长官。是军人代表用枪逼他上台的。

其实仔细想想,当时的世界还是清朝的天下,李在光复后成为武昌首义。他不就成了被清政府玩弄的出头鸟了吗?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形势越来越有利于革命军,李摆脱了恐惧,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当选为副总统。

你看到了吗?民国初年杰出人物比比皆是。李既不是激进派,也不是革命军的成员,但机缘巧合之下他成了总指挥。

且不说别人,黄兴当时在革命军中的威望和成就都远远大于李,却被李抢了风头。因此,上帝仍然偏爱李。

接下来的事情你应该知道了,袁世凯威逼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1912年12月12日,清朝灭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李被袁任命为副总裁。

(李)据

李一开始不想当副总统,因为他认识袁世凯。

由于李是总指挥,具有象征意义,袁世凯为了装点门面,下令段从湖北接任,迫使李离开湖北,来京上任。

从那以后,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一九一三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

原来宋想实行丞相内阁制,也就是说限制大总统的权利,所以和袁世凯发生了冲突,于是袁世凯派人杀了宋。

孙中山一怒之下发动了二次革命。结果被袁世凯打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

当时,李反对孙中山的革命,希望孙中山和平解决。

(孙中山)

当袁世凯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时,李因不追随孙中山革命,再次被袁世凯任命为副总统。

后来袁世凯想称帝,就找李商量。李反对袁世凯称帝,说:“我们终于推翻了清朝。如果恢复,我们怎么对得起武昌起义的先烈?”

从此,袁世凯不再征求李的意见,而许多人都劝李顺从袁。李说:“你再推我,我就撞到这根柱子上了。”

事实是,李虽然反对袁世凯称帝,但他不会像云南的蔡锷那样反对。何况李此时是一人之军,根本没有能力去反对。袁世凯看中的是他空的名声,对自己不构成实质性的危险。

这也是为什么李是官场上的活菩萨。他爱恨分明,却无能为力。

袁世凯死后,李担任了两任总统,但都被迫下台,主要是因为他手里没有兵。

李担任总统期间,只是责任内阁制下的一枚“橡皮图章”。

(段)据

比如当时段的红人,诸葛许淑铮,就从来没有看不起总统李。许跺了一下脚。这时候,李问了一个问题。许淑铮道:“你还是放过段丞相吧。让你盖章。盖个章就行。”

当时气得李瞪着眼,却又无能为力。段手里有兵,他是一个没有兵,只有一个兵的总统。

最后,李还是不甘心受气。一怒之下,他废除了段的宰相职务,却无意中造成了复辟。

面对这种恶劣的形势,李束手无策,最后段的“三共和”赶走了张勋。

李万万没想到,他的无心之举破坏了中华民国脆弱的根基,也在不经意间成就了段“三建共和”的美名。

晚年,李感到有罪,从此不问政事,开始大规模投资实业。

(袁世凯)

1928年6月3日,李因脑溢血在天津病逝。

综上所述,李被誉为活菩萨,因为他人品好,道德无瑕,又因能力所限没有普度众生,所以相对于其他三巨头来说,他有点默默无闻。

文/烛读春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569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