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名扬千年,而我觉得三国的武侯诸葛亮绝对可以榜上有名!
其实诸葛亮的生活方式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尤其是“仁、礼、智、信”的观念和“忠君”的封建思想。所以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后人的肯定和尊重,同时历代统治者也把他尊为“良臣”典范。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独自留在白帝城。这时,刘备知道刘玉鑫陈的能力不够,他担心刘禅不能继承他打下的天下。当时,诸葛亮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在蜀汉有很高的威望。刘备害怕诸葛亮不够忠诚,死后会取代他的位置。
所以刘备在白帝城托付给一个孤儿的时候,肯定了诸葛亮能让国家平安无事的能力。“你比曹丕有才十倍,定能使国家安稳,大有作为。”
另一方面,刘备主动委托诸葛亮。如果刘禅无能,诸葛亮可以自立为王!“如果王子能帮忙,你就帮他。如果他无能,你可以自立!”
诸葛亮扑倒在地,哭着答应刘备:“我一定会帮助太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关键时刻,诸葛亮拒绝皇权,选择辅佐少主刘禅,不仅符合“仁、礼、智、信”的标准,也是儒家道德的一个标杆。
后来诸葛亮继承刘备遗志,以扶汉为己任,举国北伐中原。诸葛亮前三次下祁山都因种种原因而失败,但在离开祁山时终于遇到了可喜的转机。这次北伐,蜀军大获全胜,魏军被打死。眼看诸葛亮可以马上率领蜀军进入中原。
不幸的是,就在诸葛亮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诸葛亮收到了已故统治者刘禅的命令,要求他的部队返回朝鲜。
此时此刻,摆在诸葛亮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及时推进,夺取战机,成就大业,却违抗你的命令;第二种是撤退,服从你的命令,但是要放弃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建功立业和忠君之间,诸葛亮毅然选择了忠君,恪守臣道,树立了忠君的榜样。
总而言之,诸葛亮是一个因为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德原则,也是一个好臣、忠君而名垂千年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