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十大特征
1.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疫情对以线下场景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促使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催生了“云会展”、“云旅游”等新业态,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数上云智”行动,通过提供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普惠金融支持、搭建虚拟产业联网协同平台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2.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2020年,文化大数据、数字内容、媒体融合、智慧出行、人工智能、数字文化娱乐活动等领域。已经成为产业融合的新热点,向文化遗产资源、场馆教育、演艺娱乐、全媒体等行业渗透,不断催生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文化通过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形成开放、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文化生产体系,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促进扩大就业的意见》,推动了15种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聚焦在线服务模式、产业数字化、个体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进一步为新兴文化产业培育提供了土壤。
3.数字领域的积极投融资
《2012-2020年文化产业投融资报告》显示,2020年,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在经历三年下滑后开始回暖。其中,数字文化经济投融资市场先于全市场复苏。在疫情影响下,社会隔离对于依赖线上消费场景的行业影响不大,比如短视频、直播、游戏、动漫、网文等。,横向引导网络文化消费。此外,数字战略的提出、文化产业政策红利等因素刺激了数字文化经济投融资的活跃。5G、文旅融合、电商、社交、垂直领域、VR、IP、AI、整合营销等。已成为数字文化投融资市场的新热点,显示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强大驱动力和发展潜力。
4.农村消费推动产业升级。
以乡村文化旅游为代表的乡村消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农村产业延伸价值链,以新的业态和模式丰富产业门类,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提高产业效率。农村消费有助于改善工业基础设施,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整体产业升级。此外,社会各界积极探索文化扶贫、艺术扶贫、消费扶贫的结合模式,从而带动各类农村文化建设项目遍地开花。以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和创意生产要素为基础,以“一村一品”引领农村文化品牌建设,激发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5.文化旅游有助于帮助穷人。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定性一年。旅游扶贫凭借其辐射带动效应和物质精神,成为推动扶贫的重要力量。2020年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0年农村产业工作要点》,提出培育休闲旅游精品,推广休闲旅游精品景区。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消费扶贫2020行动计划》,开展提升贫困地区旅游服务供给质量专项行动。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央预算内投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旅游项目327个,安排资金32亿元,大力促进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各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推进文化旅游扶贫,也体现了文化旅游扶贫的多重性。
6.对高质量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
2020年,疫情催化了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的融合,逐渐培养了用户对优质内容的消费习惯。各界文化消费群体越来越愿意为品质付费,呈现出从娱乐消费向知识型文化消费的升级。此外,科技单位、企业、科研团队、泛科普自媒体纷纷投身文化科普领域,积极引导受众的认知和审美心理,创作了大量高质量的文化科普音像、图书、图片和展品,以满足信息碎片化时代全民对优质文化内容的需求,促进全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
7.数字文化引领海洋
以游戏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在大海中一枝独秀。中国音数协游戏工作委员会、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75.89亿美元。根据移动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11月30家中国手游发行商在全球吸引了20.1亿美元,占当期全球手游总收入的30.2%。数字文化产业出海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走出去”。以手游《江南一百景》为例,将优质的数字文化内容和产品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和东方画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界从政策支持、版权服务、出海保障、战略研究、贸易渠道等领域积极探索数字文化企业出海之路。
8.激活和传播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数字前沿技术,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价值提炼和文化再传播。如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指导下,《王者荣耀》游戏适应时代的变化,推出了“荣耀中国节”系列文化创意活动,更新了传统节日的记忆,满足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在需求,实现了更多的现代传播效果和商业价值,达到了激活和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
9.9的闭环操作。知识产权产业链
IP运营企业积极探索从设计、孵化、生产、供应到零售终端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形成闭环运营的IP商业生态。此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投放更加精准,提高了IP营销、IP消费、IP衍生链接的再开发和变现能力。业界有望通过高效、多元化的IP运营和开拓新的商业模式,激活传统产业,有机参与和引导中国传统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共同繁荣。
10.无形资源的价值再生
传承的关键在于有效提炼其文化内核,并将其融入日益多元、瞬息万变的时代社会生活。比如“遗产+旅游”、“遗产+文创”、“遗产+影像”,提升文化旅游的内涵价值。此外,非物质文化内容也可以融入城市文化建设。借助数字技术、新媒体传播手段和动漫、游戏、直播等各种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广泛深入地连接更多人,有效激活非物质文化内容与现代文化的互动,为中国非物质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素材,推动中国文化内容在世界上获得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