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王小明·韩林儿是一个悲剧人物。作为元末起义军的名义领袖,很多人把他比作秦末楚怀王的熊心或者东汉末的汉献帝。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木偶。
然而,与楚怀王和汉献帝相比,韩林儿的处境实际上更加悲惨。毕竟他没有所谓的血统,影响力也不大。
白莲教首领的父亲韩与一行在颍州密谋造反,因泄密被朝廷杀害。而的母亲杨,又是孤儿寡母,不得不四处奔波,日子过得很苦。
值得一提的是,汉虽然一开始就被杀了,但逃脱了,继承了汉的遗志,并成功地参加了朱杲的追悼会。在随后的几年里,刘福通和他的起义军越来越强大,一度成为北方最大的起义军,士兵超过10万人。
然而,在此期间,刘福通似乎忘记了“太子爷”韩林儿的存在,对此充耳不闻。然而,四年后,刘福通突然想起了这个大侄子,派人到处找他,终于把他迎回了亳州。韩林儿的生活迎来了巨大的转机。刘福通拥为帝,国号宋。就这样,“王小明”诞生了。
韩林儿从一个山村男人到一个叛军首领的身份转变显然太突然了。刘福通态度的变化更加令人费解。为什么以前他充耳不闻,现在却优先考虑?是突然良心发现吗?
事实上,刘福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已经改变。
起初起义军规模不大,一心起义,占领地盘,没必要找个“叶太子”回来捣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起义浪潮席卷全国,许多地方纷纷回忆事件。如徐守慧、芝麻李、郭子兴等。都是独立的,不存在谁服从谁的问题。
本来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我们不在一个地区,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但这里有个问题:大部分起义军都是打着白莲教的旗号。就算不是白莲教,都是用红领巾包着的。总之在大家眼里都是一个档次的。
基于这个前提,正统地位之争的必要性就出来了。即使不能指挥别人,至少可以取得名义上的优势,得到天下所有白莲教的支持和追随。即使你被称为国王,你也比将军有优势。
于是,一时间,世界各地的红巾军中涌现出一些大佬,他们称帝称王。刘福通,这显然是对你自己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做点什么。但由于反应较晚,此时无论你是皇帝还是国王,都不足以形成优势。最多是人人平等。
而且,在当时的南方,由彭莹玉和高僧徐寿辉建立的田湾政权已经基本形成,在南方拥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在北方,国王无处不在,刘福通不知道当老板是什么感觉。
要扳回这场比赛,你必须在弯道超车,而韩林儿是关键人物。
当时白莲教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彭莹玉南部的净土,信仰弥勒佛。另一种是韩领导的体系,整天叫嚣着要生。韩死后,群龙无首,最终导致了北方白莲教的解体。尽管刘福通很强大,但要他们遵守秩序是不好的。
然而,韩林儿来了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作为韩的儿子,他完全有资格继承明朝的王位。刘福通提拔王小明意味着韩林儿成为北方白莲教的领袖。然后,通过控制韩林儿,刘福通达到了控制北方白莲教和红巾军的目的。即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
事后,刘福通利用韩林儿的身份,打着王小明的旗号,逐步统一北方起义军,一度压垮了彭莹玉、徐寿辉的田湾政权,成为白莲教的赤猩军正统。像朱元璋这样的人,名义上是汉宋政权下的臣子。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元朝的反攻,北方起义军被逐一击破。最后,刘福通和韩林儿被张士诚包围在安丰,大势已去。幸好朱元璋及时相救,将韩林儿迎入天府,继续做他的王小明。
当然,韩林儿的情况没有改变。他仍然是一个傀儡。甚至不如一个傀儡,以前就有,毕竟有他爹韩的名头在那里,大家都会看得起。可是朱元璋在这里,不认得韩了。韩林儿也知道他现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寄人篱下的人,所以他一直对朱元璋百依百顺。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韩林儿和曹操手里的汉献帝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大家都知道这种事情只是时间问题。当时朱元璋的天下还不明朗,他需要韩林儿王小明的招牌。等朱元璋把一切都搞定了,韩林儿自然会给他让路。就算韩林儿不想让他,他也没办法反抗,因为在朱元璋这里,他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权力,甚至比汉献帝还不如。他甚至不能有一个发言人,所以他必须被任命。
但是韩林儿运气不好,还没来得及给朱元璋让路,就因为坐船遇险被淹死了。
所以,不是韩林儿给朱元璋让路,所以他被杀了,而是他在让路之前出了车祸。
有人认为韩林儿的死实际上是朱元璋有意为之。因为韩林儿被杀的时候,朱元璋基本上完成了张石城统一南方。接下来就是北伐中原,赶走蒙古人,那么此时的韩林儿对朱元璋来说已经没用了,朱元璋自然也没有必要再挽留他了。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韩林儿失去了利用价值,但并没有威胁到朱元璋,朱元璋也没有必要杀他。因为不管是不是他干的,韩林儿的死都会算在他头上,但会引来人们的评论说他犯了以下罪行。项羽杀了,不是给了刘一个进攻的借口吗?
所以朱元璋不但不能杀他,还要好好保护他。他需要韩林儿退位给自己,从而获得合法性。所以,我觉得当时朱元璋是真的想把韩林儿接到应天府,然后让位于自己。办完手续后,韩林儿退休了。到时候怎么收场?就看朱元璋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