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的发布会上,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常务书记何明确表示,大龄未婚青年是中国青年迫切关心的问题,共青团将帮助大龄未婚青年寻找合适的伴侣。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对媒体表示,团市委将成立新的婚恋交友处,计划下个月成立,帮助未婚青年寻找伴侣。”
这个问题需要分两层来讨论:第一,“大龄未婚”是不是一个“问题”,在什么意义上?第二,假设这是一个问题,国家到底该不该干预,以什么方式干预?
从个体的生活方式来看,单身状态和婚姻状态并没有必然的区别。诚然,对亲密关系的向往可能是人性的一部分,但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自由无拘状态的向往也可以是人性的一部分;很多单身的人可能会因为缺乏亲密感而焦虑,但很多恋爱和婚姻中的人也会因为无法摆脱亲密感而不快乐。如果把单身状态一刀切地视为“贫穷”的个体生活方式,把“大龄未婚”本身视为生活中的“不足”,一方面会对具体的人生选择进行污名化和歧视,另一方面,这种污名化和歧视又会通过舆论压力反过来引起单身者的焦虑,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另一方面,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有人可能会认为社会总生育率是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特别是过去三十年过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人口红利”流失,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因此,国家有权为了公共利益以适当的方式调控人口水平,在生育率过低时鼓励结婚和生育。
但是,即使我们接受了这种说法,我们仍然不能断定成立“约会部”是提高生育率的适当手段(注意,此时“离婚”本身已经不是理由,持这种说法的人是真的在乎“生育”)。生育率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过去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就业和工作的压力,育龄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歧视,通货膨胀和育儿成本的急剧上升,城市住房空的紧张都是导致生育意愿下降的重要因素。通过性别平等、住房公正、育儿援助等途径解决这些更为根本的问题,从而为愿意结婚生子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帮忙找对象”的做法无异于放弃最后一个名额,只会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