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两次万历朝鲜战争奠定了此后东亚三百年的历史,你怎么看?


万历朝鲜战争,也就是朝鲜所说的仁臣日军之乱,日本所说的文禄卿之长役。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是丰臣秀吉,他是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日本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这场战争,东亚各阵营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万历十六年,也就是日本天正十六年(1588年),虽然日本的重臣太阁丰臣秀吉基本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但日本国内的不满情绪始终没有平息。为了迅速转移注意力,满足战士们好战的心,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把目光投向了岛外。

他看中了中国,并计划在两年内将其收入囊中。

这是一个野蛮、荒谬和野蛮的想法。

这个计划形成后,丰臣秀吉立即颁布诏令,两年后,将把日本首都迁到中国首都。

万历二十年(日本天正二十年,即1592年)三月,在丰臣秀吉的指挥下,十四万日军渡过日本海,迈出了对外扩张的第一步。

为了直抵中国,日军计划越过朝鲜进攻明朝,但朝鲜严重拒绝了日军的提议。这使得丰臣秀吉的计划不可预测。他认为这是朝鲜对自己的漠视,甚至是挑衅。在遭到严厉批评后,当年4月,丰臣秀吉正式向朝鲜开战。

日本军队在朝鲜半岛上如火如荼。短短一个月,本来就很弱的韩国失去了首尔,国王被赶下台,大批民众被杀。

朝鲜国王李赣别无选择,只能向万历皇帝求助。

日本进攻的目的地是大明,保护朝鲜就是保护自己。万历皇帝决定不等豺狼来敲门。

明朝集结辽东军和戚家军,共约四万人,由宋应昌和李率领,渡过鸭绿江援朝。

大明帮忙,日军势头得到遏制。平壤之战,明军收复平壤和开城,日军大败而退。

而军需供给不足,战斗力明显降低。比胡夫亭之战后,中日开始媾和。

万历二十三年,本文四年(1595年),援日抗战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然而,双方的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恶魔让人疯狂。以战争起家的丰臣秀吉绝对不愿意在朝鲜无功而返。公元25年,即日本清王朝第二年(1597年)正月,丰臣秀吉再次集结14万大军入侵朝鲜。

朝鲜再次向明朝求援。明朝再次向朝鲜调集4万兵力,并逐步扩大支援规模。

朝鲜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在稷山、蔚山、蔚山、梁明战争中,日军节节败退,战败不可逆转。

那年8月,丰臣秀吉在京都去世。10月,消息传到朝鲜战场。陆海之战,日军全军覆没,人心涣散。

朝鲜毫无胜算,日本不得不撤军。丰臣秀吉的野心被海风和大明的军队吹得无影无踪。

两年后,万历二十七年,也就是日本庆四年(1599年)四月,明军回国。面对带回的六十一名日军战俘,万历皇帝大怒,要求全部处死。对于阵亡将士,万历皇帝在祠堂举行祭祀仪式,并颁布“平倭圣旨”,褒奖明军抗日的功绩。

万历援朝战争影响了东亚的格局,成为东亚变革的契机。

对朝鲜来说,这场战争避免了朝鲜半岛成为日本的附庸。万历皇帝出兵,也巩固了中朝友谊。

对日来说,损失是巨大的,丰臣秀吉的野心实际上消解了自己的身体。德川家族有机会崛起。

作为明朝最后一次成功的对外战争,明朝国力和财力明显下降,损失最大,客观上为自己的灭亡留下了祸根。万历朝鲜战争前后七年,明朝辽东兵马消耗巨大,兵力损失超过六成(战前九万余人,仅剩不到四万人)。

国家不强大,军队不强大,军队不强大,国家就不得安宁。明朝辽东军事实力下降,防御能力薄弱,当地少数民族开始蠢蠢欲动。蒙古横行,努尔哈赤建金,万历朝鲜战争余波显现。

万历朝鲜战争后,明朝一家独大的格局被打破。

万历朝鲜战争阻止了任性的日本铁蹄,使朝鲜摆脱了被奴役的困境,也阻止了明朝的土地成为战争蔓延的战场。但是,也给其他潜伏势力留下了生存的空隙。没有了明朝的掩护,东亚各种势力在发展空上客观上变得更加宽松,从而有了崛起的可能。

这场战争成为一个窗口,奠定了东亚未来300年的基本格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536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