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事件后,孙武空和前者完全不一样了。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下面给大家汇报一下。
真假美猴王是西游记第五十八本《真行者怨于嘎山,假美猴王水帘洞成名》和第五十九本《二心扰大干坤,一难定真死》的故事。故事背景是唐僧师徒遇到30多个拦路抢劫的土匪。孙武空杀了其中两个,受到唐僧的严厉谴责。然后他们住在一个老人家里。结果,老人的儿子成了三十个土匪之一。老人的儿子回家后找到唐僧师徒,然后老人的儿子叫来其他土匪,打算为了钱杀人。孙武空大怒,不听唐僧劝阻。他杀了大部分土匪,当着他的面砍下了老人儿子的头。
孙武空把现场弄得血淋淋的。唐僧为死去的土匪念经,说凶手会受到惩罚。孙武空夸口说,电母、雷公、众神和九幽阎罗王都是他的朋友。据说唐僧恼羞成怒,八戒沙僧也不喜欢。原著中有这样一句话:
孙大圣不和,八戒沙僧吃醋,师徒皆不忠。
你看,四大师徒的恩怨不断积累发酵,最后矛盾无法掩盖,总要爆发。他们生气了,这是什么?
第一,唐僧无拳无勇。一路向上,他只会念经拜佛,别的什么都不会。他完全依赖他的门徒。所以,唐僧似乎是佛经的负担。孙、朱、沙三人积怨已久,却无处发泄。
第二,一路走来,孙武空每次灾难总是身先士卒。但唐僧对孙武空不冷不热,甚至反感。孙武空很努力,却没有得到多少,努力是吃力不讨好的。他感到委屈。
第三,孙武空总是居高临下地对猪八戒和沙僧颐指气使。猪和沙子经常生气和不满,但他们不得不忍气吞声。所以,猪八戒和沙迫切希望孙武空能改变态度,真的不可能“换头不换头”
第四,如果没有唐僧,孙武空很容易就跟他们学了,他们也不会吃这么多苦,吃这么多苦,冒这么大风险。孙、朱、沙可能都有这个想法,都有重组佛经队伍的愿望和动力。
第五,孙武空总觉得没有他,去西天取经的任务完成不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导向,让他和唐僧、八戒、沙僧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大家对他都很反感。
第六,唐僧始终认为孙武空离开佛经队伍是无法修成正果的。他一直认为自己收孙武空为徒是对孙武空的大慈大悲,所以他对孙武空的批评是一种教训,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此时,佛经团队心中的不满、烦躁、牢骚、辛苦、烦恼、怨恨交织在一起,越积越多,由量变生产变为质变生产。就是大家都迫不及待的要重组团队。唐僧和沙僧急于清除孙武空以保持团队和谐;孙武空也渴望离队重获自由;八戒急于草草完成任务,好回高老庄享福。简而言之,佛经队伍已经变得支离破碎,这是一个必须整顿的紧急情况。
在此之前,唐僧曾两次将孙武空赶走。第一次,是因为孙武空杀了六个贼:看到欢乐的,听到愤怒的,闻到爱情的,尝到思想的,想要观点的,担心自己的。痛斥唐僧吴空,吴空一怒之下离开唐僧,前往龙宫。后来经过东海龙王的劝说开导,孙武空自动回到了唐僧身边。第二次,孙武空杀了白的老汉、老婆婆和他们的女儿。唐僧被赶回郭华山,但唐僧遇到了大麻烦,猪八戒仗着忠诚,激他回去。这次孙武空杀了几十个人,可谓不可救药。于是唐僧下定决心驱逐孙武空。
其实这就是唐僧和孙武空对善恶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区别。唐僧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得救,他想用开悟的方法让恶人回头。孙武空认为善恶已定,暴力是惩恶扬善的唯一途径。
唐僧孙武空的两种“善恶观”和两种“方法论”经过了激烈的碰撞和不断的摩擦,现在火星迸出,气虐四散,已经是他们两个无法解决的严重问题了。
应该说孙武空在唐僧的帮助下坚持到今天,确实很辛苦。俗话说“长期的人情债会让你树敌”!唐僧大慈大悲地对孙武空大喊,冷冷地用手肘猛击,喋喋不休,孙武空忍耐到了极限。于是他们最终反目成仇。
唐僧又把孙武空开除了。孙武空无处可去:回花果山觉得自己在猴孙子面前没面子;去天宫真丢人;去了东海怕龙王笑话自己食言……最后灵机一动,决定去南海罗家山找观音。一方面,我有地方住;我一方面向菩萨诉苦,试图得到菩萨的谅解,让自己摆脱头上的“紧箍咒”。他见了菩萨,菩萨不置可否,也没给他施咒,也没送走他,而是留了下来。
这时,假猴王黑粉出现了。假孙悟空打晕了唐僧,抢走了他的通关文书,还组队取经。节目开始,真假美猴王打了几千个回合,不分胜负。他们从人间打到天堂,从天堂打到地狱,谁也无能为力。真假美猴王一样的武功,一样的武器,一样的对铁环的恐惧。就这样,唐僧、众弟子、天宫诸神、阎十殿以及所有菩萨都无法辨别真假孙悟空。
《地藏菩萨经》的“苦听”威力无比。用心听,如果你躺在地下,就能看到宇宙万物。于是地藏王菩萨安排聚精会神地听,看一看。结果,认真听,看清楚是真的,但是我不敢说。原著里有这么一句话,是用心听说的:
“虽然有个奇怪的名字,但不能当面说出来,也帮不了他。”
最后,聚精会神地听提醒了我:“佛法无边。”藏菩萨恍然大悟,安排两个孙悟空去见如来。
佛祖举手控制了假猴王,给他取名“六二猕猴”。吴空一棍子打死了刘二猕猴,结束了真假美猴王事件。我仔细看了这两章,发现了几个疑点:
第一,孙武空去见菩萨。为什么菩萨一反常态,离开孙武空?以前吴空有事找他,他总是马上着手办事。就算孙武空有心情去找他,他也马上劝孙武空不要让孙武空留在这里耽误取经的路程。要知道“山中一日,地上一年”是耽误不起的!
第二,既然假孙悟空自己要组队取经,为什么要打晕唐僧,而不是杀了他,灭了他!
第三,你为什么不敢说出假孙悟空的真实身份?
第四,孙武空杀了假猴王“刘二猕猴”。如来一点也不怪他,只是慌忙说道:“你去保护唐僧不要来这里取经。”孙武空破了佛门戒律,真是不可思议。如来不仅没有一句批评教育的话,反而催促孙武空赶快离开。
第五,孙武空两次被唐僧赶走。为什么在唐僧最需要开悟空的时候,假孙悟空没有出现,而他却没有?假猴王有很多机会混进佛经队伍,放弃了。他为什么要冒着奇怪的风险,用暴力的方式创建一个假佛经团队?
种种奇怪的迹象表明,真假美猴王事件是佛策划导演的大型喜剧。
主演有:孙武空《刘二猕猴》。
导演和主角是:佛。副导演兼主角是观音菩萨。
配角有:唐僧、八戒、沙僧、。
客友情是:地藏王菩萨,用心听。
演员有:王艳十殿、天宫神祗、郭华猴群、罗汉围佛、三十大盗等。
面对佛经队伍的混乱局面,佛以无上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要以至高无上的气度和别出心裁的方式改革佛经队伍,而不是重组佛经队伍。唐僧师徒或多或少都有缺点和错误,但比一般人多一些优点。他们是:他们都经历过痛苦的煎熬,黑暗的煎熬,生死的考验。无论如何,他们真的很难坚持到今天。如果此时改弦易辙,可能会让后来者望而生畏,对传播佛经的大业非常不利。所以取经的任务还是由他们来完成。这个总基调不能变。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思想和情绪。
把唐僧师徒的牢骚改成苦中作乐,拯救佛经队伍,刻不容缓。这是佛的第一要务。
佛的修行是先自省。佛祖自问,他充分意识到自己可能给佛经团队设置了太多的障碍。俗话说“太多太坏”。更何况太上老君等。还画蛇添足地参与。唐僧师徒的压力太大了,他们的气度几乎到了极限。他们不敢骂佛,就互相批判,互相埋没,所以发展到今天。好在唐僧意志坚定不移;孙空柔韧灵活,可塑性强;猪八戒大大咧咧,好引导;沙和尚老实,老实,讲道理。所以这支队伍一旦经过合理的改造,就可以炼成钢铁,前途光明。
有了这些知识,佛需要面对的是: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让他们思想自然统一,而不加深隔阂。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佛祖经过深思熟虑,想到了利用假猴王让他们的矛盾公开化、激烈化,最后彻底粉碎他们,让他们以全新的面貌走上取经之路。
这些矛盾的总根源来自孙武空、猪八戒、沙僧,他们都是被迫加入取经队伍的;唐僧也很被动的接受了他们。所以,要改造它们,必须从总的根源入手。
但是现在无论怎么说教,恐怕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第三方假美猴王的出现,就是让他们回心转意的“催化剂”和“润滑油”。于是,佛陀导演了一场假孙悟空干扰佛经的戏。
唐僧通过假孙悟空事件认识到,有孙武空不如没有孙武空,假武空参佛经不如真武空参佛经;孙空意识到自己连自己都战胜不了。他怎么会认为唐僧不能向自己学习呢?其实他离不开学习团队,不是学习团队。佛随时可以创造另一个“悟空”,所以从现在开始,他只能尽职尽责。八戒和沙僧别无所求,只要大哥和蔼可亲,一路有个照应。
就这样,唐僧师徒从苦中学习到乐中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被迫无奈到心甘情愿。当他们的情绪发生变化时,他们的态度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的关系也友好和谐了许多。
那么,假孙悟空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佛祖已经说清楚了。
如果你下到天花板,你会离开王位,对大众说:“你们都是一条心,你可以看到两颗心在互相竞争。”
看到了吗?这是原著中透露的秘密。两颗心在较劲,真假美猴王是孙武空的两颗心,也就是孙武空的两个自我在较劲。也正因为如此,真假美猴王完全一样,大家也分不清。
假孙悟空其实是孙武空的另一颗心。那个内心包含着不满、无助、怨恨、牢骚等负面情绪。佛把这些负面情绪聚集起来,变成了一个假孙悟空。
这就是为什么,孙武空杀了假孙悟空之后,佛祖让他马上离开。因为佛不想让孙武空再生其他负面情绪,以免节外生枝。
这也是我不敢说出假猴王来历的原因。因为不知道佛的真实意图。
更何况是观音菩萨让孙武空留在南海。因为假孙悟空需要时间来运作假佛经团队。
孙空从此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于是我变得深信不疑,谦虚谨慎,一心一意。
古人云:“被求者,总傲,求人者,总畏人。”在此之前,唐僧、八戒、沙僧一有困难就去求孙武空,也养成了孙武空高傲自大的性格。至于假孙悟空事件,唐僧自始至终都没有求过孙武空,最后是孙武空恳求重新加入佛经队伍,才让孙武空俯首称臣。
一个假孙悟空,让孙武空上天入地,可见佛门之浩瀚。孙空投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