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私人战争

火车停运2022-07-08  11

由于裴淳华高超的演技和职业素养,以及玛丽·科尔文的传奇人生,他对马修·海涅曼执导的电影《私人战争》产生了兴趣。可见这是一部具有奥运潜质和人文精神的作品,是继《焦点》、《华盛顿邮报》之后最值得期待的电影《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然而,一切都是从期待和幻想开始的,一切最终都是无奈的现实。《私人战争》与其说是一部关于知名战地女记者玛丽·科尔文(marie colvin)的传记电影,不如说是一部宣扬西方自由和人道主义理念的主旋律电影。

我用尽全力直奔主题,如此明目张胆,仿佛看到了一部礼物片的影子。

作为一名亲身奔赴最危险的战争前线,在枪林弹雨中记录人性善恶的女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的传奇一生让本片在题材上独占鳌头。毕竟,强调政治正确和多元主义的奥斯卡,早已被女权主义、同性恋、种族歧视、文化冲突、边缘化人群等主题紧紧束缚。

她先后拍过雷声大雨点小的《贝鲁特》和《火狐1》,还有历史剧《敌意》和《暗杀盖世太保》。在过去的两年里,裴淳华,一个差点因《消失的女孩》获得奥斯卡奖的萨沙·杰克逊,似乎与政治和现实主题紧密相连。

凭借好题材和好演员,与《华盛顿邮报》和《拆弹部队》硬碰硬的《私人战争》自开拍就备受关注。但是,一部电影的精细除了失望,就是失望。当然这跟同类型题材泛滥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想多了,内容有漏洞空,不伦不类。

以一种不为人知的方式展现一个病态而矛盾的复杂灵魂,《私人战争》的表演门槛很高,裴淳华几乎是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拯救了这部电影。但全片在思想和主题上的“细微差别”,使得主要人物的动机模糊而感性,难以得到观众的共鸣。人物站不住脚,整个故事变得散乱混乱。

《私战》的布局相对传统,选择人物和战争两条叙事主线,试图以并驾齐驱的叙事方式,从精神层面关注和探讨“人祸”战争中人性的苦难、无力、悲悯和扭曲。但糟糕的节奏和失控的剪辑,让本应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两条主线变成了相互竞争、相互践踏的恶性循环。

于是,观众感受到了很多“复杂的情绪”,接受到了残酷或温暖的视觉暗示,却很难真正感受到痛苦和欢乐,触及人性和灵魂。震撼人心并不难,但表面的故事和不明所以的表达,几乎没有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反思。

可以说,这部电影从战地记者的角度出发,兼顾了对战争的冷漠和对战争受害者的热情关怀。在一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漠不关心的战争中,平民的故事和人性的善恶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这也是女主角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裴淳华很努力地往这个方向走,却打不过假大空的主题,以及平淡甚至平庸的表达。

浪费好题材和好演技,是私战失败的征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创没有想好如何挖掘人物矛盾的内心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温情,只留下流于形式的西方普世价值观,以及观众困惑和失望的尴尬表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517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