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为什么叫贵州?
贵州的历史演变
重庆,贵州于凡的故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省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不仅自然风光壮美秀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关于贵州的名字,要从贵州的历史说起。贵州在春秋以前是“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夜郎国的大部分领土在现在的贵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夜郎地区修建了“武池路”,并在一些地方设县设官。
汉武帝在夜郎地区继续实行县制,同时开辟了从川南经黔西平邑(今毕节)至江(北盘江),南至番禺(今广州)的通道。公元前25年,夜郎国被灭,夜郎地区终于建立了郡县制。三国时期,西南大部分地区的蜀汉政权占据。晋南北朝时,今贵州除县外,偏远地区属诸提、江汉等县。唐代在今贵州实行经济州与羁縻州并行制。唐代在贵州建立的经济州有亳州、泗州、
宋代贵州现属夔州路、镜湖北路、铜川路、广南西路、建南西路、建南东路等。,主要属于夔州路。公元974年,土著人的首领蒲归投降了莒州的控制。宋代有“贵州远离灾荒”一句,这是以贵州之名对这一地区最早的记载。宋宣和元年(1119年),知泗州军事土著首领田有恭被朝廷封为贵州防使,“贵州”成为行政区划名称。但是,当时的“贵州”仅限于今天的贵阳。
整个宋代,在今天的贵阳仍有大宛古罗总政府、黑杨清等名称,但“贵州”这一名称存在的时间最长。宋代,贵阳已经有土墙,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以仡佬族、苗族、布依族、彝族的先民为主。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占领现在的贵阳,驻城,改称贵州为顺元城,意为“顺元”。然而,这只是统治者的一厢情愿,老百姓仍然称之为“贵州”。甚至元代蒙古人写的《征捕通志》一书,还把这个贵阳称为“贵州”。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朝在此设八倍顺元都元帅府。元代的贵州还是一个土城,在今天贵阳的南部。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也有随元军而来的蒙古族和回族。贵阳在明代仍被称为“贵州”。
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宣传部成立后,“贵州”开始作为省名。从此,“贵州”不仅是贵阳的市名,也是贵州省的省名,两者并驾齐驱。直到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年),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到贵阳考察时,仍在《徐霞客游记》中将贵阳称为贵州城。然而,从明朝开始,“贵阳”逐渐成为今天贵阳的主要名称,另一个名称“朱珪”也被使用。明代的贵阳已经有了石墙,城市范围扩大了很多。除了少数民族,还有大量涌入的汉族人。“贵州”现在是省名,但“贵州”曾经是贵阳的历史名称,在宋元明三代使用了600年。
贵州的另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贵州”这个名字来源于贵州省殷商时期的鬼党,与鬼党有历史关系。“桂”字由“桂”字演变而来,两个字的读音略有相同。“桂”字由“鬼”字演变而来的说法,现在肯定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贵州”这个名称始于北宋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