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的瘟疫。
鼠疫耶尔森氏菌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6世纪、14世纪、19世纪发生了三次瘟疫,造成了数千万甚至上亿人的死亡。
明朝的瘟疫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
“街坊的孩子都死了,有棺材没棺材,九门的数量已经超过20万了。”
可见当时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数是多么的惨烈。
崇祯十六年,通州疫。
崇祯十六年,七月有一次大流行,叫格黄疸。比房子更有感染力,有家丧却没有收敛。
昌平瘟疫
十六岁流行病,俗称‘黄疸’,见了就死,甚至会死人。
通州、昌平相继沦陷,所到之处,直接被摧毁。然后,首都也未能幸免。
“首都大流行,从二月到九月”。
对于这种瘟疫,锦衣卫吩咐罗去养神,并写道:
昨天京城发生瘟疫,死枕十室九空,连家破人亡,无人收敛。
崇祯十七年,天津瘟疫:
从8月到现在(9月15日),瘟疫已经蔓延到了顶峰。有人在第一天或第二天死去,有人在晚上死去。每天都有上百人以上,甚至全家死光,一个都不留。没有人得救。......一人感染,波及全家,两个月内死亡,一直炽燃至今。城外到处都是,城里更是如此,以至于棺材和蒿草占满了马路,哀嚎了一路。
至此,瘟疫席卷华北大部分地区。现代学者得出结论,万历、崇祯年间华北两次瘟疫,三省死亡总人数超过千万。
关于瘟疫爆发对明朝的影响,没有人能给出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响是肯定的。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数过多,直接导致了首都兵力的下降,使得李自成打下皇城轻而易举,严重干扰了崇祯中兴大明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