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杰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中国芯片界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除了水和空气体,其他都是进口的。即使华为能够独立设计顶级麒麟芯片,它也不得不依赖台湾TSMC进行代工生产。
虽然TSMC在中国大陆投资设厂,但按照台湾省的要求,TSMC大陆工厂的技术必须比台湾省落后三代。所以可以说中国的芯片制造已经苦了很久了。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作为微电子产业的基石,芯片产业的原材料多晶硅一直被视为战略原材料,其生产技术和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
2013-2017年,中国多晶硅进口量从8万多吨攀升至14万多吨,其中电子级多晶硅年需求量达4500吨。然而,2017年5月,中电投黄河水电新能源分公司正式推出mainland China制造的高纯电子级多晶硅,终于打破了国外垄断。
众多海外学者陆续回国,带动中国芯片技术不断突破。其中,三位学者最为关键。首先,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志耀2004年放弃美国百万美元年薪,毅然回国创业。
在此之前,他已经在美国硅谷从事半导体行业20多年,拥有60多项专利。回国前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副总裁,曾被誉为“硅谷最有成就的华人之一”。13年前,他带着30多人的团队回国,因为一句话,他学会了只为有朝一日归来,报效祖国。
2017年4月,尹志耀的中国微半导体公司宣布掌握了5nm技术。预计5nm蚀刻机将于年底正式定型。无独有偶,两周后,IBM也宣布掌握了5nm技术。因此,尹志耀的宣布意味着中威突破了国外公司在核心技术上的垄断,中国半导体技术第一次占据了最高点。
第二位是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立军..目前世界上只有四家公司掌握了高纯溅射金属靶的制造技术,高纯溅射金属靶是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姚立军是世界上少数掌握该材料关键技术的核心专家之一。
2005年,姚立军带着他的技术从日本回到中国。当时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是空白的,高纯度的靶材都得进口。
第三位是安吉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敏..研磨是芯片制造的关键工艺之一,是通过化学和机械的作用,快速去除芯片中不必要的物质。磨削液是磨削加工的关键材料,技术门槛高,RD周期长。世界上只有6或7家公司有能力生产它。
2007年以前,中国需要的磨削液全部靠进口,一桶200升的磨削液进口价格高达7000美元。经过13年的努力,王淑敏和她的团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磨削液,也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
据信捷产业分析师介绍,虽然芯片制造涉及数百项技术、数千种材料,但在殷志尧、姚立军、王淑敏等一批海外归国学者的努力下,中国在芯片制造技术上的突破现已正式开始。芯片是国家战略,属于核心重大基础设施,需要国家加强政策和资金投入。
信捷为您提供2017-2021年中国处理芯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产销数据分析报告!
信捷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深入的行业分析和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