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首席执行官),即首席执行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创新的产物。它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部分决策权从原来的董事会向管理层的过渡。在中国,CEO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一些网络企业中。在那里,CEO往往是自封的,很少有人研究这个头衔对企业意味着什么。但是,当“CEO”在中国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高级职员头衔的改变不是一件小事,CEO职位的设立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赶时尚。CEO和总经理有什么区别?CEO和总经理在形式上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人”。CEO不仅是首席执行官,还是股东权益的代言人——大多数情况下,CEO是以董事会成员的身份出现的,而总经理不一定是董事会成员。从这个意义上说,首席执行官代表着企业,并对企业的运营承担基本责任。在国外,CEO的权限比国内的总经理更绝对,因为没有类似的上级和来自各方面的制约,但绝对不会像总经理那样介入公司的具体事务。CEO做出整体决策后,具体的执行权力就会下放。所以有人说,CEO就像中国50%的董事长,50%的总经理。另一方面,中国有这样一类企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某个特定的企业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个人威望在企业中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他的头衔是什么,他总是事实上的“一把手”,做着CEO想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CEO和这种总经理、总裁相比,在权限上是没有变化的。和首席执行官的关系是好是坏?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其职责具有组织、协调和代表的性质。董事长的权力在董事会的职责范围内,不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一般不做个人决策。只有在董事会开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开会时,他才能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表决权。首席执行官由董事会任命,是公司的执行领导。为了解决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与CEO的决策和执行之间可能出现的脱节,在美国由董事会主席(即董事长)担任CEO。在美国,75%的公司有相同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同时,首席执行官一般是执行委员会的主席,在董事会闭会期间行使董事会的权力。但也有例外。花旗集团的董事长和CEO是一个人,而执行委员会的主席是另一个重要人物。在其他国家,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的职能是分开的。英国和日本的董事长(总裁)大多是退休的公司总裁或外部名人,他们是非执行董事,只是董事会召集人和公司对外形象的代表。他们对公司决策过程的影响力有限,主要职责是监督管理者,维护公司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CEO到底是做什么的?CEO的设立体现了公司经营权的进一步集中。由于CEO是作为公司董事会的代理人产生的,所以授予他什么样的权力,多大的权力,在什么情况下授予他,都是由各个公司的董事会决定的。一般来说,CEO的主要职责包括三个方面:(1)对公司的一切重大事务和人事任免进行决策。决策后权力下放给具体主管,CEO具体干预较少。(2)建设企业文化。CEO不仅要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还要营造鼓励员工为公司服务的企业文化。(3)推销公司整体形象。首席执行官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宣传企业形象,这可能会卖给投资者、现有和潜在的客户、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你要卖的可能是产品,也可能是企业文化,领导力,等等。优秀的CEO永远是公司的头号思想领袖。他们掌控全局,并率先制定雄心勃勃的愿景。谁是中国企业的CEO?其实看一个中国公司谁是真正的CEO,或者董事长总经理谁是真正的CEO,并不容易。相关研究表明:(1)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时,此人就是CEO。这种情况和美国的董事长兼CEO差不多,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有20.9%。这类公司的决策权和执行权是高度整合的。(2)如果董事长不是总经理,也不是每天在公司上班,可以把总经理当成CEO。这种情况类似于美国的董事长和CEO的划分。这类公司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对分离,我国34.3%的上市公司都是这种情况。(3)以上两者之间,董事长不担任总经理但每天在公司工作。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具有CEO的职能,类似于国外在两家公司合并后的磨合期经常出现的“双CEO”现象。至于实际操作中,董事长和总经理谁的权力更大,要看实际情况。一般来说,董事长可能比较强势,而总经理比较弱势,中国44.8%的上市公司都是这种情况。造成这种结果也有我国法律的原因。《公司法》规定,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在董事会闭会期间有权履行董事会的部分职责——代替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职权的董事执行委员会。如果你每天在公司工作,董事长必须参与执行活动。所以,在CEO制度下,董事长和CEO是否由同一人兼任,要看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CEO制度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和架构才是更关键的问题。CEO制度下的董事会是什么?董事会治理结构的最终明晰和完善需要专业技能,即要区分董事的职责,细化内部分工和权力制衡。治理需要专业技能,而这必须通过董事会层面的委员会得到最好的实施。所以在欧美一些国家,通常会在董事会中设置一些专业委员会,负责协调董事会做好工作。典型的委员会有: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其中,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是英美上市公司必备的。这些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他们对董事会负责,可以独立工作。(1)执行委员会。通常由CEO和其他执行董事(包括非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组成,是公司的最高管理核心。作为董事会的常设机构,它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理董事会的工作。首席执行官担任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可以每周开一次会,主要任务是决定和审议公司的政策,对大量的日常工作和活动做出协调规定。(2)审计委员会。其主要职责由公司章程规定,如推荐公司外部审计机构;检查外部审计的成本、持续时间和独立性;检查公司高级审计官员的任命和更换;审查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以及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师在编制这些财务报表时的意见分歧;征求外部审计师和高级内部审计师的意见,关注公司的财务控制是否恰当。(3)薪酬委员会。研究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固定薪酬和持股计划等。)并将薪酬方案提交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基本由外部董事组成。(4)提名委员会。负责向股东大会提交董事及年度改选候选人名单。并负责寻找和提出CEO的继任人选,提交董事会审议。提名委员会通常由外部董事组成。CEO制度下董事会是做什么的?在CEO管理体制下,董事会变成了小董事会。董事会不再对重大经营决策进行决策。董事会的主要职能是选拔和评价经理人员,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激励制度。另一方面,虽然CEO对其他监事拥有绝对权力,但这种权力也受到很大限制。首席执行官受代表投资者利益的公司董事会的监督和制约。CEO和董事会的关系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总统和议会。(附:CEO制度下董事会的职责1。行使监督职能:提名CEO、批准CEO和其他经理人员、为CEO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经理人员的能力、评价经理人员的业绩、确定经理人员的新薪酬、对经理人员进行持续的审计监督、制定公司章程、设计和修改由经理人员执行的政策目标。2.确保遵守法律法规:熟悉新的法律法规,确保公司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用适当的手段避免对公司不利的法律法规,提名新的董事,通过资本预算授权发行新股和公司债券。3.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监督产品质量,致力于员工工作条件的改善,检查劳动政策和做法,提高公司在客户中的知名度,维护公司良好的公众形象,与政府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保持密切联系。4.为股东利益服务:保护股东股权收益,促进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制止股份稀释,保证股东在选择代表时机会平等。以信件和公告的形式告知股东公司的经营信息,宣布适当的分红,保证公司的生存。董事会对CEO进行监督和制约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当一个公司的CEO不能很好地履行业务职能,领导企业发展时,董事会可以有效地更换CEO。这也是一个健康灵活的公司治理结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中国来说,CEO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时间还很短,应该先向国际市场学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拔任用适合自己企业的CEO。并逐步建立适合CEO制度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和架构,以适应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