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优秀中国文化纪录片经典合集
平均分9.0以上的10部纪录片。
让你在纪录片中感受中国文化之美。
一个
纪录片《河西走廊》第二集:通道。
河西走廊
☆豆瓣评分:9.6
2015 |中国大陆
共10集|单集时长:50分钟
电影《河西走廊》以中国西部重要通道——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为叙事对象。它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宗教的角度展示了从汉代到今天的河西走廊及其相连的中国西部的历史,以及它在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河西走廊事关国家战略”是贯穿全文的主题。
【豆瓣评价】
它是在当前“一路一带”国家战略背景下推出的国际制作纪录片中的一枚重磅炸弹。看了张颐武、石述思等文化名人对这部纪录片的观感和印象,感受到了河西走廊在历史上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就这部电影而言,音乐很美,摄影也很美。我想很多去过河西的人可能看不出片中不同的地域特色。热爱西北这片神奇的土地。-@撒哈拉没有沙漠
1.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出色的场景再现。演员的气质和历史人物很接近。2.汉朝最激动人心的时期。有时候几百年来,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突然出现,和开始一样让人应接不暇。这太神奇了。3.从此西北在我心目中就上线了,变得梦幻起来。—— @超越押韵
我在故宫修文物。
☆豆瓣评分:9.3
2016 |中国
共3集|单集时长:50分钟|
《我在故宫修文物》主要记录了故宫的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制品、陶瓷、漆器、珍宝镶嵌、宫廷编织、刺绣等。该领域珍稀文物的修复过程及修复者的生平事迹。影片首次完整呈现了世界级的中国文物修复工艺和技术,展现了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首次近距离展示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首次完整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渊源;首次通过文物修复领域“寺庙”与“江湖”的互动,展现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农民、商人”四个阶层中唯一一个阶层的传承密码,以及他们的信仰与变迁。
【豆瓣评价】
这些工匠们仍然保持着旧时代那种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他们似乎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一代又一代,看着梅树、枣树、无花果树、漆树慢慢长大,骑着自行车,摇摇晃晃地走过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和挂满梅子的树木,五六十年就像云烟一样过去了。唯一遗憾的是,那些文物有无限的生命,但修复它们的人却换了一代又一代。—— @正义小姐
“之后就听不到外面有什么声音了,静得说不出话来。”这么好的东西可以交给一群有心的匠人,红墙暗柜,充满了有温度的日常生活。—— @ Federicovich
3美丽中国
☆豆瓣评分:9.3
2008 |英国中国
共6集|单集时长:60分钟
这部电影是中央电视台和英国广播公司首次联合制作。历时4年拍摄,采用航拍、红外、高速、延时、水下等先进摄影技术。一共六集,分别是富庶的华南、云之南、青藏高原、塞外、龙族领地、喧嚣的海岸。
从灯火通明的大都市到人烟稀少的深山密林;从辽阔的大草原到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从公海的雪山到一望无际的平原;从辽阔的土地到碧海蓝天……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蕴藏着各种特殊的地貌,哺育着各族儿女,孕育着各种珍奇的猛兽和奇花异草。在这里,你我对美丽中国既熟悉又陌生。
【豆瓣评价】
这是野生中国。如此宁静、壮丽和神秘。有50多个国家野生动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物种和30多个民族生活故事。原始生存与自然相依,三餐农事自给自足,其乐融融。拍摄漫长而艰辛,等待几个星期的日落,途中偶遇,都是自然的馈赠。——@再见
没看之前被“美丽中国”这个名字误导了,以为它主要展现的是中国的民生、经济、历史、传统、文化。当我真正看到的时候,我才知道那是野瓷,和我想看的部分是分开的。画面很美,但因为是BBC和中国合拍的,总让我觉得不能换个视角。它属于地球上的动物,而我们是入侵者。请善待他们。—— @李多余。
4紫禁城
☆豆瓣评分:9.1
2005 |中国大陆
共12集|单集时长:45分钟
纪录片《故宫》从故宫的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藏文物、从宫殿到博物馆的旅程等方面,全面展示了故宫宏伟、神秘、沧桑的宫殿建筑,丰富多彩、富有传奇色彩的珍贵文物,讲述了不为人知、真实生动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
故宫在纪录片新技术上的应用是前所未有的。所有镜头均由高清焦平面完成,并邀请了曾经制作过指环王《哈利波特》等大片的美国好莱坞公司制作动画特技。
【豆瓣评价】
从这部电视纪录片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强烈的情感震撼,有自豪,有遗憾,有愤慨,有释然。这是一部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观看的纪录片。我们会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龙猫
我无法从历史的帷幕中自拔,听着里面的音乐总觉得想哭。技术到位,想去故宫看看。用彭院长的话说,故宫是世界上第五好的世界级博物馆。——— @ 乮乮乮乮乮乮
5复活的军团
☆豆瓣评分:8.9
2004 |中国大陆
共6集|单集时长:30分钟
《复活军团》是金铁木在2004年执导的一部历史纪录片。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军队第一次统一了中国,也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以考古证据和历史研究为依托,借鉴故事片的表现形式,揭示了秦军为何能称霸全国的历史真相。这部纪录片共分六集,时长三小时,展现了秦军团昔日的辉煌。
王者之师:秦人崛起于西北牧场,因护国有功被封爵,征服统一中国550年。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兵马俑还原了神秘的秦军队。血淋淋的青铜:虽然秦军的青铜武器落后于铁制武器,但设计合理的剑、弩、箭在标准化的军工厂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供战争使用。《生死之地》:以长平之战为例,再现了秦军兵种的构成和作战方式。秦军的步兵由一个由不同武器长度的士兵组成的交叉弓手方阵组成。骑兵用弩骚扰,战车可以和步兵分开成团进行高速作战。飞越高山:秦统一六国后,开辟灵渠占领岭南,匈奴向北扩张。遍布全国的交通系统和先进的造车技术为帝国的物流提供了保障。天下之战:出土简牍记载的秦国法律条文,展现了秦国农耕战略的具体内容,和都江堰创造了秦国的粮仓。《报子仇》:《尚军律》规定了军功制度,间接培养了秦人的尚武性格。
【豆瓣评价】
这是世界第一手高手,统一强迫症患者,工程狂热者,黑科技大师,全家带着部下开启史上最强帝国的故事。—— @平静的生活
纵览秦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让人对秦人超越时代的智慧感到莫名的惊讶。讲述方式相当现代。近年来优秀的历史纪录片之一。—— @熊猫
是蛮族尚武精神与中原文明在被汉族同化过程中最完美的结合,令人联想到古罗马。最终,历史并没有失去视线。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关键、最壮烈的统一。可惜秦系里的武治和轻文化治,总是好打,难坐。一部史诗纪录片。——维特
6工艺
☆豆瓣评分:9.1
2011 |中国大陆
共21集|单集时长:40分钟
手工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生动地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手艺》是《探索与发现》栏目制作的100集电视剧,聚焦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与传承,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中国传统手工艺与工匠的现状,紧扣“手艺”最正统的认知:即双手与简单工具配合而产生的手工艺技艺与艺术,关注那些需要双手数十年积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传统手艺,表达工匠对传统的坚守。或执着于百年不变的操作技术,或勇于开拓创新,弘扬经典,或在困难中奋力支撑。工艺之美与生活体验的交织,古代智慧的匠心,现代人在繁华世界的不断追求,将成为贯穿这一系列的核心魅力。
【豆瓣评价】
很棒的纪录片,记录了各行各业的匠心和工艺。每天都是那么充实,这就是梦想的力量,也让人有同感...—— @若愚
这个纪录片系列绝对推荐。我们的民间文化需要好好保护和爱护。—— @我每天都想吃丸子
我特别喜欢这类电影,可以了解很多传统工艺,展现现在难得一见的工匠精神。—— @ Chakaka
7中国航空摄影
☆豆瓣评分:9.2
2017 |中国大陆
共6集|单集时长:50分钟
《航拍中国》由中央电视台出品,央视唱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包,是一部以空视角俯瞰中国,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中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纪录片。这部连续剧共34集,每集50分钟,覆盖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影片将通过航拍完成。每集精选各省市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历史、文化、自然和现代景观。以空中的飞行路线为线索,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观众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
【豆瓣评价】
用力!无意中看到阳九的陕西篇,既有美景,又有人文沉淀。打开神视角,穿越空重新认识中国。太美了。—— @长着脖子的圆脸鹿
1.每个地点都有详细的特色介绍。2.介绍的每一部分都是合理的,吸引人的,信息丰富的。3.文案和bgm都很棒。4.旁白真好听!5.我们的国家真的很美!!—— @金色可口可乐
8世界屋脊
☆豆瓣评分:9.2
2015 |中国大陆
共6集|单集时长:46分钟
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纪录片《世界屋脊》共6集,每集46分钟。它用近40个故事讲述了青藏的美丽。影片展现了生活在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区青藏高原上的人类,他们的个体生存和家庭幸福,人与自然之间惊人的平衡,人类在这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的顽强生存,以及由此锻造的内心的善良、智慧和友谊。
如果你在看书,可以看看下面这本书,都是干货。看完一定会收到满满的货:
中国50部经典纪录片——《中国50年思想画册》透视
这本书里的50部纪录片,就像新中国的历史一样,一步步承载着新中国的变迁。我们张开双臂,把他们抱在怀里。我们仔细地看着,仔细地审视着,发现有那么多熟悉的和陌生的,宏大的和微妙的,朦胧的和清晰的。当我们翻了翻它们,发现她是那么的厚实,巨大,柔软,细腻。
书名国家
50部经典纪录片——中国50年思想画册透视
作者钱;吴
内容简介
本书以编年的形式,从中国电视52年的历史中精选了50部经典纪录片,进行了全面的筛选和归纳,对作品进行了独到的理论分析和审美鉴赏,并展望了中国电视影像记录52年的思想历程。
作者简介
钱方舒,博士,广播电视艺术学副教授。出版了《电视蜕变——外国经典节目在中国的蜕变》(合著)和《中国草原电视艺术审美意象论》。
吴,副教授,新闻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业务等。,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30篇。
图书特色
(1)本书梳理了每部纪录片的创作时间、获奖情况、历史价值和意义,完成了每部经典纪录片的理论分析和审美鉴赏。
(2)注意在思想意识上阐述社会和时代的特征。注意作品选择和分析的多样化,兼顾可供产业界和学术界借鉴的蓝本;同时为纪录片爱好者观察和分析经典提供了指导和范式。
目录
信阳人民英雄:第一部纪录片。
收租屋:录像的历史与艺术
《大漠笔记》:草原文化的第一份影像记录
丝绸之路:电视录制,在沙漠古道上牵手。
雕塑家刘焕章:“启蒙与引导”的杰作
长江的故事:为母亲河的第一次歌唱
西藏的诱惑:西藏的气息和虔诚的行走
流浪北京:一种生活状态和心态的重述
看长城: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
《沙与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纪录片
方荣翔:时代的真实声音
最后的山神:一个民族心灵的诠释
回到凤凰桥:女性视角与女性关怀
家:从居住场所到精神家园
半个世纪的故乡之恋:慰安妇,无处安放的心
远山:底层生活的真正力量
遥远的村庄:小村庄中的二元对立
八廓南街16号:藏族生活与藏族记录
《周恩来外交风云》:精致文字打造的精美作品
三棵草:最后的敬酒小姐
泰富祥日记:中国经济改革日记中的一页
最后的商队:商队的精神和见证
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毒感染:生存还是死亡?
试镜:大观村正在进行
北京的风很大:照相机时代来临的预言
老人:墙下生长的孤独和温暖
不开心不止一个:不开心不止一个
远山中的姚松:站在诗歌与资源之间
雪落伊犁:简单的温暖和幸福
下山:草原深处的爱与承
厚街:秩序与生存
缘起:记录导演的行走哲学
平衡:失衡与平衡,从高原到心灵
张博士:与时间赛跑的人
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模糊的泪水中最清晰的爱
骆驼的伤口:沙漠中的爱和信仰
姐妹:一个时代的光影与场景中的背影
邝丹的秘密:拉伸的挣扎
记忆的伤痕:铭记历史,讲述未来。
幼儿园:碎片、网和茉莉
梦游:徘徊在噩梦与现实之间
故宫:记录历史不用浓妆艳抹。
见证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再现与批判
森林之歌:让距离与灵魂如此接近。
《水问》:一滴水的命运之旅
长安街:一条街道和一个国家的记忆
澳门十年:真人真事真情映出繁华中的荷花
幸存者:在废墟中寻找希望
小人国:儿童、教育和生活
《最后的代课老师》:聚焦社会转型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