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作为自己行动准则的意向性认识。比如遵守校规、法律、社会公德和游戏规则的意识。以排队为例:排队的秩序就是法治,人人都能排队就是民主,那么人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没有这种意识,民主和法治就是空。这种基本的意识和人性,关系到良心、道德和信仰。
规则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意识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比如不偷盗,爱国守法,谦恭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爱岗敬业,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等。
然而,仅有规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遵守规则的欲望和习惯。这是规则意识的第二个层面。谁都知道偷车是不应该的,这是一种违反社会秩序和校规的行为――没有哪个社会和学校鼓励学生偷车。然而,为什么盗车事件屡屡发生?这是因为有些人没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因此,重要的不是知道规则,而是愿意并习惯于遵守规则。当没有强制力来制止违反规则的行为,但又自觉遵守规则时,更是如此。车没锁,周围没人?我该怎么办?是入店行窃,还是照顾?古人云,君子慎之又慎。君子一个人的时候很谨慎,因为没有人监督你,人性中不好的一面就会跳出来,想尽一切办法诱惑你。如果没有遵守规则的欲望和习惯,在没人的时候顺手牵羊也不是不可能。而在一瞬间,你可能会犯下大错,后悔莫及。
最后一层意识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在这种境界里,循规蹈矩成了人的第二天性,外在的规则成了人的内在品质。从规范到品质的转变,意味着规则不再只是对个人的外在强制,从而使人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用孔子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你可能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因为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就是圣人孔。其实不是,在国外几乎所有人都能做这个。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有一个在联合国工作的中国同事。他的孩子在瑞士长大。有一次我们在日内瓦湖上划船。我们代表团的一位成员喝完可乐后,把可乐瓶扔进了湖里,这在中国是相当常见的。但是那个在瑞士长大的孩子脸色变白,告诉他妈妈,好像扔可乐瓶的人犯了大罪。”前不久,国内报纸也报道了“美国女士当街救人,武汉数十名同胞围观”的新闻。以前,外国人在长城上主动捡垃圾。众所周知,长城是中国人的瑰宝,污染也是中国人造成的。与外国人无关。他为什么要捡垃圾?还有,为什么瑞士孩子会在意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为什么美国女士会在异国街头救助不是“同胞”的外国人?总之,他们的习惯是从小在自己国家养成的习惯的结果。他们从心底里知道,不能随手扔垃圾,不能拒绝帮助,不能污染环境。于是,他们在我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的时候站了出来,很自然的做了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