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图书馆历史悠久。起初不叫图书馆,叫府、亭、阁、台、庙、院、厅、穴、楼。如西周的孟府,汉代的石渠亭、东关亭、兰台亭,隋代的关文殿,宋代的崇文大院,明代的檀圣堂,清代的四书七亭等等。
据《字典中的图书馆》记载,“图书馆”一词最早出现于1877年的日文文献中;然而,它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文献中是在1894年,当时《要建简易图书馆的理论》发表在第62期《教育世界》上。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是成立于1904年的湖北省图书馆。“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词,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中国。
扩展信息:
早在周朝,中国就出现了图书馆。不过,那时候还不叫图书馆,叫“联盟之家”,主要保存与王室有关的资料,比如契约、书籍、档案等。严格来说,这只是库的雏形。
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图书管理员,因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尔,名子,周守藏室史”。这个“储藏室”就是藏书的地方,“史”就是专门管理书籍的官职。
西汉时期,皇室开始大量藏书。建国之初,萧何还在专门藏书的宫中设立了石渠阁和天禄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阁和天禄阁的原因。
唐代魏徵曾担任秘书监,为唐代图书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代私人藏书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繁荣。在那个一本书被抄的年代,除了政治因素,私人想要收藏大量书籍,经济状况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唐朝末年,梅州的“孙嘉书店”拥有四川最大的藏书。明代范钦的天一阁也是世界闻名的“图书馆”。
东汉桓帝设立的秘监一职,是专门管理图书机密的官员。主管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的工资是600米。这一官职为后世所用,到了杨迪时代,秘书监已经是一种学说了。
清代除文远馆、金文馆、温岚馆的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有藏书。这些机构的负责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负责管理这些图书,因此被视为兼职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