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为什么叫南宁?
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东晋大兴元年(318)。它已经有1690多年的历史了。唐朝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封为永州,因此南宁简称“永州”。元太定元年(1314年),中央为南疆安宁,将其命名为“南宁”。南宁由此得名。
为什么叫柳州,桂林,北海…?
柳州
唐武德四年(621),马平县为周坤所在地,后昆州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唐天宝元年(742),改称龙城县。甘源元年(758),龙城县改名为柳州,沿用至今。李继孚(与官至宰相柳宗元同时代)编纂的《元和郡县志》记载:“贞观八年,南昆州改柳州,名柳江”;“潭水向东至县城(指马坪县,今柳州市)二百步”。当时的柳江是指从现在的柳州市往东的一段河流,因此得名柳州。
柳江为何得名?柳江在汉代被称为刘水。“滑”就是水急。流水崖被称为刘水,这就是柳江得名的原因。
桂林
秦始皇(214年前)设桂林、象郡、南海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由来,但县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当时的桂林县位于今天桂平西南的卜山。秦桂林县地名的命名与该地区盛产桂树有关。据《旧唐书·地理志》“广西河源丰富,无杂树。故秦时立为桂林郡。”这里说的“桂”是壮语gveiq的谐音,指“肉桂”。肉桂因其巨大的药用价值,成为当地的名产,其地因其丰而林,被称为桂林。直到隋炀帝黄凯九年(589)桂林县被废,地名“桂林”才暂时中止。直到明洪武初年,靖江路改为总督府,地名“桂林”才在临桂(今桂林)重新使用,称为“桂林府”。1913年废府设桂林县,1940年临桂县设桂林市。“桂林”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五洲
汉后第五年(公元前183年),建成苍梧王城。元朝第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广信县、苍梧县。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迁至广信县(今梧州市),辖岭南等9县,梧州成为岭南首府。隋炀帝三年(公元583年),广信县改名苍梧县。唐武德四年(621),初称梧州,辖三县。自此,梧州为州,为路,为府,为路,为县。梧州历来沿袭梧州先民苍梧二字,古称“苍梧”。春秋时期,生活在五洲的原始氏族部落被称为“苍梧”,意为“青人”。《易·周树著》云:“苍梧,蛮,青青。”苍梧是百越的一个分支。自苍梧建郡以来,苍梧氏族的名称逐渐消失。
北海
北海是来自北海市海城区堤角镇的一个同名渔村。因为这一带最早开发的人都是彝族渔民,长年居住在靠近避风港的村落,面朝北海(北海是一个半岛),所以这个村子就取名北海村。
北海这个名字由来已久。北海地名的形成位于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将北海镇的名称定为北海地名的称谓。这种说法已经成为一种规则,因为它的频繁释义和广泛引用。据史料记载,“北海”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国人称为。1965年6月,北海由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防城港市
先秦时期,这一带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归秦。汉代为合浦县,三国至晋代仍属合浦县(三国时期属吴管辖);南宋、齐为嵩州郡,隶属交州,梁、陈为安靖郡,嵩州郡,隶属安州。隋唐属钦州管辖。宋朝还在钦州管辖的时候,就开始以“守城”著称。
钦州
秦州,古称安州。南北朝宋建立宋守军,梁建立安州。隋炀帝十八年(598),安州改为钦州。据《中华民国秦州县志》:“皇十八年,安州改秦州,秦江名。”
先秦时期,秦州是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钦州归秦奢乡郡管辖。从汉三国到金代,钦州都在胶州合浦县的控制之下。南朝末元嘉初设,称寿终县。隋开帝十八年(598年)改称秦州,取秦顺之意,是秦州最早的名称。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贵港
南秦统一后设立桂林郡,汉武帝时改为玉林郡,唐贞观九年(635)改为贵州郡,历代为县衙所在地和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减为县,此后一直称为贵县。自唐初,贵港,原名“贵州”,为贵州郡治所;地名中“贵”字的由来,是以平田山命名的,平田山是位于县城以北十里的一座“伊桂山”。到了明朝洪武二年,“贵州”降为县制,取名“贵县”,一直沿用到清朝和民国。1988年12月20日撤县设市,改市为贵港市。
玉林
玉林,原名玉林,生于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今市内撤销玉屏、兴德、谭力,兴业县辖区撤销山劳、阜康、荣山、怀义、定川、郯川六县,南流县撤销。兴业、南流两县属玉林州,广南路。至宋二年(公元996年),在南流县设立玉林府,在玉林市中心设立。至今已1004年,后人称榆林为“千年榆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玉林地区,特派办事处设在玉林县,辖玉林、兴业、博白、陆川、北流、贵县6个县。1958年7月,设立玉林区,辖玉林、贵县、桂平、平南、荣县、陆川、北流、博白,特办设在玉林县,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
玻色
百色”由“百色村”演变而来,百色村是壮语,意为山川河口地形复杂的地方。说出一连串庄话,意思是“拍拍洗衣服的地方”。据说在伊河和毕成河的交汇处,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姑常在此洗衣服,故名。他还说,这里有许多民族,如壮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等,百色有数百个,因此得名。许《越江流域人民史》载:“百者,口是也;色,赛也,大地在山之口内。“这是百色地名由来的另一种说法。
贺州
河州,汉代交州首府,属光信管辖,与梧州、广东封侯。被现代专家学者公认为岭南文化和粤语最早的发源地。汉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南下越南,河郡位于贺州北部,昭平县,郡治广西贺州河街镇。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贺州地区,设立地级贺州市。隶属苍梧县。河州盛产锡金。古称锡金为贺,故名贺州。
河池
河池市(壮语:Seix Hozciz),又名金城江。秦以前属于百越之地。秦桂林县、黔中县;属汉代玉林县、卢希安县;隋属石安郡;宋代“清源府”的建立,是河池“府”建立的开端。元朝设立“清远南丹溪洞军民慰安所”;分属于明清时期的庆元府、思恩府、柳州府;属于民国时期的“清苑、武鸣、百色行政督察区”。
1965年8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河池地区,辖广西柳州、百色、南宁10个县。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县,设立河池市。
客人
来宾,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素有“桂中”之称。关震十二年(638),西宁撤武德,同年撤兖州,长丰、五华两县改为象州,次年周至迁至五华。丰元年(666年),桂林县撤并为吴县,丰二年(667年),乐山县改为怀义县,兴宾设兖州,辖旬德、桂花、怀义三县。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项峻(又称象山县),武德县撤并阳寿县,下辖四县。天宝元年(742),周知更名为忻城县,隶属贵州巡抚公署。天宝二年(743),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划归兖州。客人,五湖四海的客人,客人的意思。
崇左
1949年12月19日,崇山县解放;1950年1月14日,左县解放。建国初期,左江地区属于龙州地区。1951年4月,崇山县、左县合并为崇左县,1952年8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故名“崇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