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天府水源电子信息城”的发展定位。以后郫都区就这样发展!
核心提示
根据新的战略定位,郫都区确定了“五区两轴两带”的全局空格局。
“五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食品饮料产业功能区、乡村旅游集聚区、都市现代农业集聚区、文化创意集聚区;
“两轴”:洪光大道东西发展轴和五环路郫都段南北发展轴;
“两带”:晋江绿轴特色小镇生态带和清水河知性活力生态带。
郫都区,成都一座年轻而古老的城市!年轻,因为2016年才撤县设区,是成都最年轻的中心城市。古老,因为汉字“英”一直是专门为这一带创造的,至今已有三千多年。
Xi未来将如何发展?
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把成都建设成为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郫都区深入贯彻“西控”“中优”战略方针,着力规划建设世界城市示范城区。明确其历史使命是保护成都饮用水源,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传承天府古城。城市功能定位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西部影视文化创意基地,确立“天府水源、电子信息城”的战略定位。
根据《成都郫都区城市总体规划》和《成都郫都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郫都区将高标准构建“五区两轴两带”的全域空格局。
生态规划:
再现都江堰京华灌区景观
据介绍,在生态区,这个规划重点是划红线,背景极佳。加强水源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重现都江堰京华灌区景观。规划到2035年,生态保护面积302平方公里;该镇的开发边界为136平方公里。
规划措施包括“通风”,严格控制郫都-新都风廊、郫都-温江风廊、环城风廊等生态区建设用地增加,建设城市通风廊道。“管水”,做好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构建“宜居滨水、活水保资”的水网体系,规划建设景荣湖等六大湿地和环城生态带。加强水系对城市结构的引导和科研创新的激活空,高质量规划建设一批富有人文气息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空间。“森林保护”,规划实施了34个灌区作物轮作体系和川西林盘景观保护项目。
在城市地区,这个计划侧重于控制规模和优化结构。根据“西控”导则要求,郫都区“西控”区域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得超过49平方公里。城市规模由上一轮总体规划的87.5平方公里减少到68平方公里,减少19.5平方公里,下降22.3%。建制镇由9个减少到6个,建制镇规划总用地面积由24.7平方公里减少到15.2平方公里,减少9.5平方公里,减少38%。
城市设计:
留出8条走廊俯瞰龙门山。
在城市设计方面,郫都区立足川西特色,展现国际化开放,塑造郫都城市整体风貌,以“水乡田园、绿色杜鹃城、科技人文、活力时尚”为特色。采取“看山、通风、亲水”等七大策略,优化城市间格局空。
特别是在洪光大道、中信大道、清水河等城市廊道中,塑造了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天际线,留出了8条俯瞰龙门山的山体景观廊道。圈定杜鹃城市文化、绿色产业等六类建筑特色,对标志性建筑和核心区域建筑的体量、风格、色彩、顶部进行统筹控制,突出城市的现代发展、创新创业和人文历史魅力。
塑造“轴线相连、廊道居中、蓝绿镶嵌”的城市空格局,重塑景观结构,集聚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依托水系,将生态绿地融入城区,中轴线向周边渗透,形成有机的城市生态系统,完善绿地系统,拓展开放空滨水空间,提升生态空滨水空间品质,打造滨水“活力绿色走廊”,彰显云水首都水文化。
运输系统:
最近,一些三个铁路一体化项目得到了推进。
交通体系方面,郫都区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建成了一条填充高速、一条绕城高速、二条绕城高速。高速公路建设了沙溪线、IT大道、南北大道;成都至广州快速铁路和地铁2号线已经建成,但也存在与周边区县沟通渠道不足、沟通程度低、城市道路系统不完善、“断头路”多等现实问题。
据此,在规划中,郫都区采取路网连接、优出行的策略,完善郫都区与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县的路网连接,通过对老城关路、城关高速、沙溪线、绕城高速等道路的维护升级,建立与中心城区的顺畅连接。完善二环快速路、成青路、文清快速路、五环路、西苑大道、沙溪线等道路建设。,并加强与周边都江堰、彭州、温江等区(市)县的联系。
据介绍,近期,郫都区将推进一批三铁融合项目,包括犀浦综合交通枢纽TOD项目、6号线郫筒车辆段地铁上盖文旅小镇项目,在两个城区建设全市重点三铁融合示范项目。
公共服务:
推进公共设施建设的三年计划。
公共服务方面,郫都区在规划中提出了强配套、优服务,市区划定了15分钟公共服务圈。推进公共设施三年攻坚计划,实施26个社区综合体和168个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近期将重点推进郫都区人民医院、郫都区中医院、郫都一中、犀浦363医院等重点民生项目建成运营。实施电力、燃气、给排水、通信四大专项规划和建设,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等产业新城提供完善的功能支撑。
[面试]
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
突出科学性和专业性规划“三步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示范城市。
郫都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汉字“英”对杜莹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词。事实上,它的意思是一座因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3000多年前,汪聪教人民种植桑树和控制水繁荣蜀国,创造了一个“洪水和干旱取决于人民,但饥饿未知”的天府之国。“郢”历来被称为“古蜀之都,天府之源”。有“西方孔子和巴蜀文宗”之称的杨雄在这里出生和成长。
杜英有着独特的生态背景,面积达438平方公里。是成都市最大的饮用水源地,承载了主城区83%的生活用水,也是都江堰精华灌区的核心区域。全区大小林盘8700余个,共计74000余亩,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0.8%。
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这里也充满了创新创业的无限活力。郫都区现有电子科大、西南交通大学等1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近10万人。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249个,其中国家级29个。郫县豆瓣,海内外川菜之魂,已有300多年历史。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青杠树村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这些都是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也成就了许多敢于梦想、追逐梦想的优秀人才。
基于这些历史文化底蕴、区位和资源优势,本次规划立足于“郊区”向“11+2”中心城市的转变,承担起守护成都饮用水源、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传承天府古蜀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郫都区的发展定位确定为:天府水源电子信息城。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郫都区提出了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我们的发展目标和路径,突出了规划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为一张蓝图绘到底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本轮规划的实施,郫都区明确了未来“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建成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第二步,2020-2035年,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第三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典范城市。
“我们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加快建设高质量和谐宜居城市。”未来三年,郫都区将分年度、分阶段在“补短板、提质、促平衡”上下功夫,努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城乡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群众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今年将新建、扩建20所幼儿园、中小学,完成区中医院、区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到2020年,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全面达到国家标准;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加快地铁6号线建设,启动犀浦地铁综合交通枢纽TOD建设,完成书院立交建设,启动五环路建设,实现有轨电车开通,打通城市“断头路”4条;建设一批停车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我们应该解决改善生活环境的问题。今年将实施中信大道景观改造,建设10个小游园、10个微绿地和10个“可食用景观”。高标准建设100公里绿道和6个生态湿地公园,新增绿化面积72万平方米。启动犀浦体育场、方桥嘉园文体设施等27个社区综合体和100多个公建配套项目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到2020年,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提升城市品质和品位。
未来的杜英,将是科技、人文与动感时尚相得益彰,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现代都市与现代乡村和谐融合的世界典范城市。
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所长王新峰
“看山、通风、亲水、画城”优化城市布局空
“之前提到皮都,作为一个外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众所周知的川菜之魂——郫县豆瓣。但在这个计划的前期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杜莹有了深入的了解,重新认识和发现了杜莹。”王新峰说,郫都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产业相对集中,高端特色明显,知名企业众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发展潜力巨大。因此,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规划中,将把100多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杜英未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结合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新经济。
王新峰表示,本次规划全面贯彻了国家对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新要求,借鉴了新一轮北京总体规划和雄安新区规划的科学经验,体现了三大特色:一是突出了“生态文明”,在保护皮都千年水网的基础上,以“水”为纽带,促进城市空与水系、自然园林的融合。二是突出“创新驱动”,立足高新技术产业突出优势,努力使创新要素延伸到每一片土地,形成空的全球创新体系;三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改善公共服务,积极提升城市品质,让城乡居民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有意思的是,在策划工作期间,一张成都王雪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让北京的朋友们心生向往。后来,王新峰发现它是在郫都拍摄的。王新峰说,为了更好地再现这样的美景,方案提出要划出红线,优化背景;通风走廊和水管理系统;森林保护、绿化等手段控制地球的景观和生态背景。同时采用“看山、通风、亲水、画城”等城市设计策略,优化城市间布局空,塑造高低层次、疏密有致的城市天际线,优化沿线景观形态。总体而言,应将呈现“水乡、绿城、科技人文、活力时尚”的整体风格。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