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要重农抑商,不让商业发展,商人有钱却是不反抗呢?

五代十国历史2022-07-08  28

严格来说,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追溯到近代、中世纪和古代,属于农业国家,以农耕为主,有着深厚的“农耕文明”传统。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我国古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用于实际,专门为农业生产服务。

在古代中国,农业是国家的财政命脉。统治阶级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只能勉强养活自己。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税收,从而维持了封建统治的有序运行。除了农业,另一个重要的税收来源是盐和铁的收入。它被国家垄断,任何人都不得染指。丝绸、茶叶、陶器等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商人流通。但在世俗和统治阶级眼中,商人始终处于较低的地位,于是就有了士农工商的排名。

那为什么古代封建帝国看不起商人,重农抑商?

事实上,不是古代统治者的职业歧视,也不是他们的狭隘,完全是现实环境和生产力所迫。

首先,古代农作物的产量很低。比如:(大米、小麦、小米)统治者要想国家生存和富强,就必须需要大量的农业人口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如果他们不重视农业超过商业,国家就无法生存,其主导地位也将难以保证。

其次,中国古代人口少。如果绝大多数劳动力不局限于在土地上耕作,怎么会有粮食储备呢?强兵在哪里,一个富裕的国家?总不能像今天这样去别的国家进口粮食吧!更何况当时还没有先进的导航技术。因此,在内政发展上,统治者始终视农业为命脉,农业强则国家强。至于商人,则无足轻重。

最后,农业技术的落后。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遵循着广种薄收、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不用农药化肥。所以粮食产量很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洪水等自然灾害,会给农业生产致命的打击。所以封建统治阶级总是以粮为纲。下级官员的分配和重用,主要依据粮食产量和税收。商人呢?在世人眼中,总是被认为是奸商,或者是不诚实的人。甚至到了明清时期(近代),其他国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我国的明朝皇帝,还有清朝的康熙皇帝,都要进行“海禁”。说白了就是保存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以农为本的根基,同时“海禁”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普通人与外国人做生意,避免“引狼入室”的事件发生。

然而,西方列强的野心和科技的历史潮流是压倒一切的。从1848年鸦片战争开始,现代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被列强彻底打破,后面的故事就说不完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447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