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9月,中国自南向北进入汛期。
今年的汛期来得早。南方部分地区早在3月6日就进入了汛期,比往年提前了26天,而北方地区也在6月进入了汛期。
一旦进入汛期,我国东部季风区将迎来充沛的降水,一方面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用水,另一方面降水时间空分布不均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旱涝灾害,从而引发次生灾害。那么,汛期是怎么形成的呢?打开它的“开关”是谁?汛期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气象灾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汛期的“开关”——夏季风。
中国有显著的季风气候,不同季节吹不同的风。
夏季亚洲大陆受巨大热低压控制,海洋是高压。气流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夏季风。它首先在中南半岛爆发,然后分别向西北和东南方向推进。
亚洲季风特别躁动,活跃在南亚、东亚等地。作为东亚季风一部分的南海夏季风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因素。
汛期主要气象灾害
汛期强降雨集中,往往导致暴雨洪水。同时,强降雨特别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如果区域降水偏少,气温持续偏高,也会导致干旱。总之,汛期需要特别注意。
这里重点说一下暴雨。
汛期安全暴雨
什么样的雨可以算暴雨?
小时降雨量大于16毫米、连续12小时降雨量大于30毫米、24小时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降雨统称为暴雨。
一旦来势凶猛,不仅会淹没房屋、农田,阻碍交通,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城市内涝、食物中毒等次生灾害。
图片:中国气象局
暴雨也分等级,即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根据不同的警告,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蓝色预警——暴雨来临时,最好待在室内,远离窗户;不要在室外大树下避雨,也不要手持金属物品接听和拨打手机,以防雷击。
黄色预警——尽量避开积水中行驶的车辆;检查城市、农田、鱼塘的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
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暴雨可能已经造成或者即将造成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地面交通中断、输电线路中断等灾害;我们应该立即寻找安全的建筑物躲避,等待雨停。
安全是汛期的大事,不可小觑。
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声明:本文旨在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