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不同

万峰湖2022-07-08  19

鬼吹灯PK盗墓笔记——职业型盗墓小说与娱乐型盗墓小说之比较

从2006年开始,盗墓小说就占据了畅销书排行榜的一席之地,各种盗墓小说层出不穷。如果要对市面上的盗墓小说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代表作是《鬼吹灯》,还有娱乐性的盗墓小说,代表作是《盗墓笔记》。在网上,关于这两本书哪个更好的争论也是无休止的。谁堪称盗墓小说之王?吸引人眼球的是营造一种恐怖、恐怖、神秘的氛围。在这方面,两部小说都不遗余力,只是两部小说在营造气氛的方法上有所不同。

鬼吹灯最早建立在中国古代的各种传说和文化上。这个真真假假的传说和文化,在现代人眼里本身就有一定的神秘气氛。其次,《鬼吹灯》注重对环境的描写,既包含自然环境,也包含社会环境。这种对环境的描述有效地烘托了恐怖和神秘的气氛。而且鬼吹灯的细节描述非常详细,主人公盗墓的步骤非常清晰。而且作者在书中还写了一段很长很专业的叙述(《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非常擅长地质学,小说中对地下世界的描写充满了专业性)。《鬼吹灯》的文化背景、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融为一体,使得小说非常真实、专业。

盗墓笔记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来营造一种恐怖的氛围。小说中灵异的描写,如“闹鬼”,也是吓人的元素。此外,小说中还有一些异物,如血淋淋的尸体、剧毒的乌龟、大如龙的蛇、能模仿人说话的蛇等,也增添了小说的神秘气氛,但在专业性和真实性上明显不如鬼吹灯。有时候恐怖小说和恐怖电影会因为真实性而让人觉得恐怖。好的恐怖电影和小说一定有一定的真实性,让人觉得世界上可能存在这样的恐怖事件,所以想象一下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

《鬼吹灯》真实性和专业性的优势就在这里,让读者陷入“看完之后的恐怖”。而《盗墓笔记》在文化背景、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比较粗糙,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真实性大打折扣,不过是“阅读时的恐怖”。而《阅读中的恐怖》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没有长篇的专业描述,使得事件的节奏更加紧凑和精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更加紧张和无忧无虑。

鬼吹灯的专业描述和文化背景会让读者觉得事件节奏拖拖拉拉,看着看着就会失去耐心,恨不得赶紧翻页。看小说过程中的恐怖,不如盗墓笔记。所以在这方面,《鬼吹灯》适合慢慢读,想一会儿,而《盗墓笔记》适合酣畅淋漓地读,两者各有千秋。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情节取决于人物的各种活动。《鬼吹灯》里的主角是胡八一、胖子和shirley杨,每个故事里都有好几个配角。盗墓笔记里的人物都差不多。还有三个主角“我”(吴邪),闷油瓶,胖子,还有一些配角。胡八一和吴邪是两部书中的第一主人公。在《鬼吹灯》中,胡八一作为第一英雄,扮演着领导整个盗墓队伍的角色,是全书的“主心骨”。作者天下霸唱把他刻画成一个反应迅速、经验丰富、冷静、善于分析问题、具有丰富的风水、鬼神、墓葬文化等专业知识的领袖。但是,吴邪在盗墓笔记中显然没有胡八一的优势。作为盗墓队伍中的新手,他的技术和经验明显不如书中的“前辈”。很多时候,他严重依赖两个同伴,显得软弱无力;当然,吴邪也有自己的优势:思维能力强,有一定的建筑学知识,在团队中有“智囊团”的作用;《盗墓笔记》是从吴邪的角度叙述的,所以吴邪在书中也充当了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

从两个第一英雄的比较来看,胡八一更有分量,有领袖风范,个性鲜明,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吴邪是“书生气”和“人气”。在助手方面,shirley杨是胡八一团队中的“军事顾问”,而胖子则是团队中的“敢死队员”。他们两人都有鲜明的个性。但是盗墓笔记里,第一,胖子的角色明显和鬼吹灯里的胖子很像。比如两人都是机智,爱财,忠厚,喜欢插科打诨,经历也很相似,仿佛鬼吹灯里的胖子“穿越”成了盗墓笔记。

可能鬼吹灯先出名了,胖子这个角色塑造成功了。《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在创作中借鉴了这个人物。其次,闷油瓶这个角色虽然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但是这个角色各方面都极不真实,技能类似于“超人”。况且南派三叔给闷油瓶设置了太多的谜题,也限制了“超人”技能的发挥。也许南派三叔写闷油瓶的初衷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功力,但最后吸引读者的,反而是人物的神秘感,人物的设定没有主次。

在配角方面,《鬼吹灯》中的每个配角都有自己的意义,或者说“任务”,不同的性格和经历为故事增色不少。《盗墓笔记》每个故事中的一部分配角都是“打酱油”。这个人物存在与否不会影响故事的发展;还有一些配角抢了主角的风头。因此,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缺乏逻辑性。

在人物描写上,《鬼吹灯》注重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书中打斗场面的描写十分精彩。盗墓笔记比较全面,除了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很成功,《鬼吹灯》在心理描写上就逊色了。所以在人物方面,《鬼吹灯》略胜一筹。盗墓小说的结构一般是给出问题,然后主人公寻找答案,悬疑或者神秘。悬疑,除了制造问题,还可以自圆其说,让读者明白悬疑应该是有逻辑的,小说中的谜团是相互联系的,最终指向答案;玄机在于“奇诡”,在于给出一个无法解释的或离奇的神秘事件,即试图弄清楚。

如果说作者的悬疑设定就像挖一个洞,那么天下霸唱挖的洞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有一条路可以走。而且他总是填完之后再挖一个洞,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不会纠结于书中一个又一个的洞,因为这些洞都是相通的,逻辑上有道理,更何况作者还在填洞。

盗墓笔记不是这样的。南派三叔也在挖坑,但是他的坑之间没有出路。读者不知道怎么把坑连在一起,没有逻辑;而且他一个洞也没填,就留下空然后再挖下一个。读书的时候,读书人看着一个大洞,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无比纠结。所以《鬼吹灯》比较悬疑,读者会觉得迷茫,但最后会有答案;盗墓笔记比较神秘,读者会觉得很困惑,但最后找不到能说服自己的答案。

结构上,《鬼吹灯》严谨,逻辑严密,不会超出正常思维;盗墓笔记随意性强,缺乏严密的逻辑,很多事件无法用科学解释。但是《鬼吹灯》的严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力,因为一切似乎都有科学的解释;盗墓笔记很神秘,但是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空,你可以自己去猜测原因,给读者继续阅读的动力。这种结构的优劣取决于读者的阅读兴趣,有的读者喜欢问答;有的读者喜欢提问题,不喜欢回答,自己想答案。

语言方面,《鬼吹灯》和《盗墓笔记》都比较幽默,这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个方面。《鬼吹灯》的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所以人物语言中有很多调侃当时政治口号的段子。不过毕竟离现代有时间距离,印象不深刻,笑话也不多。盗墓笔记的背景是现代生活,主角也是现代年轻人。语言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笑话多,娱乐性强。语言方面,盗墓笔记小胜。

其他方面,盗墓笔记和鬼吹灯有很多相似之处,除了那个“穿越”的胖子。盗墓笔记中描述的盗墓地点在鬼吹灯中也有,如西北地区、东北长白山地区、西南川藏地区等。从时间上看,《鬼吹灯》最早出版,《盗墓笔记》一定程度上模仿了《鬼吹灯》。但南派三叔并没有完全沿用鬼吹灯的专业方式,而是创造了一种娱乐化的方式,这也是他的发明。

看了这么多关于PK的东西,其实个人认为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各有优劣。很难说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网上的争论更多的是粉丝自身的情感倾向,两者都是盗墓小说中的极品。这两本书之后还有各种盗墓小说,但更多的是对这两本书的模仿,鲜有发明。盗墓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已经是经典了。能写的几乎都写了,后来者基本都是跟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418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