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根据作用于人的意识的时间空(指宇宙的客观体现,即物体)来定义过去、未来和现在。这些定义并不是宇宙客观存在的实际存在,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概括。所以宇宙根本不会回到过去,只有分裂的视觉和断层记忆,这些只会在意识中产生,不会在客观宇宙中产生。
如果一个晕倒的人突然出现在一个人造的科幻场景中,而里面的其他人没有告诉他真相,他会认为在未来,如果这个人突然出现在一个人造的古装剧场景中,他会认为自己回到了过去,在那里,他认为的未来和过去只是他概念中的未来和过去。
这个描述指的是人的意识可以变化时空的定义,也就是人的意识可以变化时空这两个概念下的内涵,也就是人会根据眼前不同的场景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意识中时空的定义。
当人对眼前的景象与原来的景象相比有了完全新的感受时,就会定义自己触碰到了一个新的时间空,但本质还是在这个宇宙中。很多人把它理解为人的意念可以变化的时候空,比如像仙女一样用意念让眼前的东西消失或者身体变形等等。这不能不说是意识和心智混淆后的误解。
比如时间是快是慢是由人的意识定义的,是人为选择一个参照系定义的;空之间的距离也是如此。是人的意识定义了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叫做标准距离。参照这个标准距离,大的远,小的近;桌子坏了不见了也是这样。它指的是意识中完整的桌子的形象。这个形象没了,所以桌子在这个宇宙里定义为没了。自然,人们都知道没有多多少少的材料来组成桌子。
一个简单的场景假设,比如在美国纽约的傍晚,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计时器乘坐一架超高速飞机飞到中国北京,飞行十分钟(现实中可能不存在这样的飞机,但可以假设理论上存在)。很明显,在中国是第二天的早上,所以两地的人很容易确定各自的时间是在早上还是晚上,但是对于这个人的意识来说是有困惑的。也就是他自己的时间是早上还是晚上,那么他只有有意识地承认自己参照中国时间是早上还是参照美国时间是晚上,才能确定自己的状态。
因为大部分人都知道地球自转的原理和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定义,这样修正自己的时间状态不会有问题。但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这个时间的参照原理空,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他就会奇怪为什么他看到的场景突然从傍晚变成了早晨,或者如果美国和中国是两个从未接触过的国家,就会出现上面例子中的昏厥者走到一个场景,以为是未来或者过去,以为自己进入了只是参观什么的。本质上,这个人意识中的时间空在他的视觉中是分裂的,他的记忆中存在断层,即他不能用眼睛同时看到美国的晚景和中国的早景,但他的记忆仍然是美国的场景,所以他意识中的时间空与现在的时间空是不同步的。
因此,引用空时,可以定义一个时间空的内涵。如果不能参考,那么人面前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也就是不确定性,这是人的意识中的认知不确定性。比如量子力学实验中观测微观粒子时,我们不知道被观测粒子在观测前是什么状态,也不知道被观测粒子在观测后是什么状态。观察与不观察的主体都是意识,所以是否确定是由意识定义的,而不是宇宙客观反映的不确定性。宇宙的客观存在是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漠不关心的。
这根源于微观粒子尺度和人类意识宏观尺度的矛盾。但不管人的意识知不知道,粒子的运动是自然的,没有仪器的干扰,即各种微观粒子都会沿着最小能耗与各个方向的力平衡的位置运动。当然,这是在宏观经验和微观想象中成立的,一般微观现实也应该成立,因为“宇宙的体现是自然的”。换句话说,除了意识的人为定义和主观能动性干扰,宇宙的一切场景都是确定的。加上人为的定义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宇宙中的一切场景都是不确定的,有点讽刺。人们观察是为了获得确定性,但通过观察,他们把原来的确定性变成了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的只是不确定性。这就是量子力学创造的逻辑!你可以想象,在人为定义的时间中的某一点,宇宙是凝固的,所有粒子在时间空中的四维坐标都是可以定位的状态,甚至可以确定粒子上更低一级的某一点的时间空四维坐标,但这只是现实的人力资源所不能及的(而且永远不可能)。观测时,必须有仪器对粒子的作用。
但在现实中,控制粒子群而不是观察单个粒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手段。这是因为对粒子团的干扰远小于仪器的干扰。只要粒子团大到有人或地球那么大,干扰就可以忽略。如果我不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大小、角速度和粒子组成,我可以把它拿在手里,或者以一定的速度扔出窗外。这是一种支配形式,得到的物体重量、大小、角速度都是确定的;我不知道是什么产生了磁场,但是我可以发明各种有磁场的东西,或者用通电的线圈得到一定强度的磁场。这也是一种支配形式,获得的磁场强度还是一定的。
同样,时间空的划分也是如此。一个区域内的宇宙可以被人为地遮挡在观察者的视野中,从而消失在当前人定义的时间空中。遮挡前这个区域的场景与外界场景在时间上是同步的,遮挡后与观察者的/[/]是空,场景对观察者来说是未知的,时间可能快也可能慢,空之间的时间可能大也可能小。这个新的时间状态空是由组成场景的所有粒子的状态决定的。
只有把外在空和内在空重新联系起来,人们才能观察到变化,确定这个时间空的内涵。但是,无论屏蔽形成的新时间空中的状态是多么的不可知和不确定,对于观察者的意识来说都是不可知和不确定的。这就是平行时间空的基本原理,而实现这个平行时间空的通道就是定义的时间空隧道。
所以可以想象这个宇宙中有很多平行小时空或者地球上有很多平行小时空。这几个小时空在意识上无法统一,因为它们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分割的,也就是没有参照标准。他们各自的时间不同步,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这些速度的度量不能被人为地定义,但是
这样的两个小时空不可对照时为闭时空,可对照时为开时空。当一个人A进入这样的情境空并用手表上的地球时间定义里面的场景,他就有了进入未来或者回到过去的概念。如果有另一个人B可以观察到这个人A进入异时空的过程,那么当这个人B看到A进入一个时间加速的时间空时,他会看到A的动作频率快很多,而当A进入一个时间减速的时间空时,他会看到A的动作频率慢很多。这个描述是基于b。
至于A,如果他也能看到B的场景,那正好和B看到的相反。他会看到移动慢的B或者移动快的B,因为A在观察的时候也是以自己的时间作为参照物来定义B的时间。如果两个人不能通过以自己为对方或者以对方为自己建立一个参照系来观察对方从而达到相互映射,那么无论他们在场景中的速度是快是慢空,当他们审视自己的生命时间时,他们只能参考记忆中过去的感觉,所以他们会觉得生命很长。
现实中,同一部电影会在两个封闭的房间里同时播放,然后可以选择快播和慢播,并行模拟内心场景的对比空。
如果把上面AB的例子简化一下,就像是去另一个城市旅行,而意识中之所以形成两个不同的城市,是因为“城市”的内涵被改变了,所以认为是不同的城市,也就是人们在不同的城市在时间上旅行空,只是因为统一的国际标准让人们可以定位自己的时间状态。以及这些城市之间的开放性联系,人们视觉中的场景可以在意识中形成统一的形象。如果一个地方不能让人定位自己的时间,而这个地方在意识中从来没有与记忆中的场景形成统一的认识,那么人的时间就会不同步,彼此观察时就会认为自己有了新的时间空,这种穿越路径就被定义为只是游览。也就是说,人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按时空旅行,都是在地球自转的环境中生活和进化的。所以自己的时间和对方的时间是一致的,所以不存在时间不同步的困惑。
总的来说,这种场景每天都存在,只是人们习惯了,没有意识到它的性质是不确定的。比如在现实中,当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进入一个房间并关上门时,房间内外对这个人来说就构成了两个平行的小时空。所以这个人不知道里面人的状态,只能通过开门观察来确定状态。只不过他们的时间空设定在地球环境中是同步的,也就是两人都以地球自转为一天,生物钟相同,所以不存在科幻小说中进入平行时间空然后出来相见,年龄看起来相差很大的场景。
所以现实中的一扇普通的门,就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时间空隧道。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关于飞机人物在百慕大消失的传说。如果是真的,原理应该是一样的,只是里面的东西被遮挡了视线,时间上不同步,所以不被现在的人识别,而这些东西本身就存在于这个海域。所以,目前只有过去消失的人或飞机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没有带有人类印记的超现实事物。
当本质是平行的时候空的不可知性和量子力学中的不可知性和黑箱原理都是同一本质的不同场景表达,但是人们喜欢给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定义,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