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最早出现在唐代武德四年。《唐史》载:“李当,生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生于江南西路园洲府上里马史。”唐太宗的李世民被山鬼迷住心窍,长期治疗无效,于是发函到全国各地求医。24岁的布猎人李当(音译)应该公开发表一封信。他利用土矛打猎的原理,用竹筒灌硝,爆破出山魈和邪灵,使皇帝的龙身复原。李当被命名为鞭炮的创始人。上栗人一直崇拜李当。早在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上栗南街的佑圣寺就设立了“鞭炮创始人李当神位”,始建于东晋九年(公元354年)。后来,李党回老家做鞭炮,渐渐地把做鞭炮的技术传给了邻居。李党造福桑子,受到人民的尊敬。明太祖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当地人民把4月18日(李当的生日)定为“鞭炮鼻祖”的生日。这一天,湘赣边界的马史、大姚、金刚、文家市、慕童、白土滩等地的人们自发地成群结队地举行祭奠仪式,纪念李当,一直沿袭至今。又称花炮、焰火、烟花、鞭炮,是中国劳动人民较早发明的,常用于盛大的仪式或演出中。在现代中国乃至全世界,唯一能在同一天燃放烟花的活动就是除夕活动。烟火有很多种。根据燃放效果分为13类:喷花、旋转、旋转空、火箭、串珠、小礼花、烟雾、造型玩具、组合礼花、串香、摩擦炮、礼花等。具体可分为烟花、礼花、盆花、罗马蜡烛、火箭、电光花、舞台烟花、冷烟花、瞬发烟花、火炬烟花、玩具烟花、鞭炮、舞台喷泉、架子烟花、白天烟花等三千多种。此外,浏阳、万载等地生产的大型烟花,主要是为大型焰火晚会观赏而制作的。主要有“烟花字幕”、“礼花弹”、“盆花”、“火箭”、“七彩火船”、“货架上的烟花”六大类,每年都有几十到上百个类别和规格。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电子烟花也出现了。电子烟花其实是一个半球形主体的投影仪,乍一看感觉更像天文望远镜。靠在上面的六个高光LED镜片上,用昏暗的光线投射在空之间。有一个大镜头,四个小镜头和一个可以旋转180度的镜头。所有的镜头都被一个透明的球形罩保护着。并且基部具有一排操作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