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风景很美,如画的风景早已为人所熟悉。当春天来临时,太阳从河面升起,河面上的花比红色更鲜艳,绿色的河比蓝色的草更绿。怎样才能叫人不怀念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如画如梦。江南到底在哪里?近日,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引起的江南地理话题大讨论,在网上引来无数争议和评论。其中,尤其是“南京是江南吗?”带来的话题更是争议不断。南京,是江南吗?作为一个南京人,这个答案无疑是。南京当然是江南,在江南文化中的地位无可争议,无可替代。江南是什么意思,至少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毕竟文化的东西是根植于人心的。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南京一直属于江南,历代描写南京的古诗词都可以证明这一点。齐南著名诗人谢朓入朝歌中有“江南好地方,金陵帝都”的诗句。这句话里的“江南”指的是“金陵”,也就是南京。晚唐诗人杜牧的《江南春》,描写了南京典型的江南风光,是“千里莺歌翠映红,水乡山国酒旗,南有四百八十殿”。南唐韩熙载两句痛诗之一:“我原籍江北,去江南做客。我在江北的时候,发现没有朋友。清风吹我寒,明月为谁白,不如归,江南有人记。”诗中的江南是金陵(南京)。章雷《怀金陵》:曾漫游金陵,化为尘土,衣装北去。荷音中,独舟落雨,我卧江南第一州。诗中的江南第一洲也指南京。文天祥《金陵帖》也说,“从今以后,离开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来。”诗中的“江南”指的是金陵(南京)。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宴亭》有“夕阳中,江南有游子。我看到了吴钩,我到处都这样做了。没有人会参加。”江南一词出现,建康也指南京。清代纳兰性德写《梦江南》,“江南好,旧长安筑,紫盖忽对双渡,翠花争六龙看。很美但是很冷。”“江南好,乡愁谁传。延吉头上红蓼,五一巷口青杨烟。回忆风景。“‘江南’二字意为‘金陵’。为什么今天还有人质疑南京的江南属性?这和南京历史上的风风雨雨是分不开的。第一次是永嘉杜南(西晋末)。当时南京甚至出现了说吴语还是中原官话的争论,最后吴语被压制了。到了北宋,南京再次成为纯粹的江南城市。但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后,将南京和江南的土著家族迁走,大量江淮家族涌入。南京的江南文化特色又被江淮文化削弱了。徽派文化的特色得到了强化。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蒋介石都是南方人,尤其是以蒋介石为首的江浙势力在南京兴盛,南京南部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民国以来一直保留着江南特色。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南京只要不是首都就是江南城市。今天南京的建筑,饮食习惯,艺术氛围,甚至学术风格都有江南风格。如果你拿什么东西从南京到济南、郑州甚至合肥,一眼就看出是江南。事实上,中国没有几个城市像南京一样悲伤,一次次崛起,又一次次被消灭。这种独特的经历让南京的性格充满了低调和不张扬。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南京是不是江南充满疑惑的原因。作为南京著名的乡土作家,叶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被公认为是最适合秦淮文化的代言人,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南京情结。叶说,南京当然是江南。真正的江南很简单。按照唐宋时期的划分,江南地区有东西向的道路,即东西向的长江。江南西路就是今天的皖南、江西,在习俗上已经不叫江南了。剩下的长江以南(东路),过去也叫江东,才是真正地理意义上的江南。毫无疑问,南京应该属于这一类。而现在大多数人提到的江南地区,有一个更小的概念,就是理论上的吴越方言区,经济上的泛太湖地区。问一个上海人或者苏州人,他们都会明白这一点。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上海人普遍认为南京不属于江南。其实南京过去说的方言和苏南方言一样,都属于吴语,只是后来把舌头翘起来学北方官话了。这是因为历史上吴语被视为蛮族语言,北方文化正统先进。但开发之后,北方的经济远远落后于吴语区。这是历史上始料未及的。对于南京人来说,是不是江南其实并不重要。南京按照现在的划分是江苏的省会,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江苏省不是南京而是苏州。从清代两江总督的设置可以看出,南京的管辖范围更大,包括两江(江苏、安徽、江西)。再大一点的话,南京传统上是中国文化的副中心,是整个南方最好的地方。苏南在吴语区只是一个小概念。判断江南的标准有很多,主要是看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南。比如唐诗中,南京一定是江南最重要的地区。这是公认的,无法抹去的。南京在整个江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不可撼动。《中国国家地理》(CNG)执行主编单之蔷也表示,南京显然离不开江南,但南京是一个反复受北方影响的城市,尤其是政治上,江南特色并不是特别明显。而江南的一些特点,如奢靡、偏安一隅、经济繁荣、文学绮丽,在南京却十分突出,不禁引起各路专家的争论。然而,单之蔷本人对“江南”概念的理解与专家不同。他认为“江南”是某个角度的文化心理名词,是传统中国最好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楼林立的上海,以及日益现代化的苏州、杭州或南京,能否算是江南,需要打个问号。单之蔷坦言: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江南。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江南。作为一个南京人,我热爱和支持我的南京!地处江南!
好,江南。这景色曾经是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