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索罗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既是赢家也是输家?

环渤海地区2022-07-07  26

索罗斯和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oorman警告说,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仅两年后,大量热钱正以创纪录的速度注入亚洲等新兴市场,“非理性狂热”正在这些市场广泛出现,可能导致痛苦的大冲击。但是,伯尔曼的声音没有被听到,这让索罗斯最终下定决心,在东南亚靠一个人对抗国家集团的力量。面对各国货币市场投机的盛行,东南亚各国央行对市值变化率一直犹豫不决,尤其担心热钱流出会像流入中国一样快,从而导致汇率大幅波动。但此时此刻,要拧上这个重新打开的资本水龙头是非常困难的。东南亚的中央银行已经到了最后阶段。索罗斯见时机成熟,出手了。但这一次索罗斯和他的下属不仅看起来小心谨慎,还选择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没有成为地区货币的泰铢。虽然印尼和菲律宾的利率比泰国高,但是印尼的汇率经常被印尼官方人为操纵,所以不太好投机。菲律宾对外汇市场的控制也比较多,也不方便放开手脚打一场输赢的大仗。相比之下,泰国是东南亚国家中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资本可以自由进出;泰铢除了利率高之外,长期与美元挂钩,汇率相当稳定,风险最小:另一方面,泰国经济的“虚假”繁荣是最繁荣的,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拖累了原有的金融业,所以泰铢的市值实际上是最不稳定、最脆弱的。索罗斯采取了泰国擦枪行动,这是因为他看中了上述有利条件,也就是所谓的“先抓贼”。攻破泰铣要塞后,他完全可以横扫东南亚。就这样,索罗斯命令手下秘密转移资金到东南亚,这样一旦最后时机成熟,就可以大规模登陆东南亚,出其不意地干掉这些还在做梦的人。索罗斯终于悄悄向东南亚国家宣战。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金融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低下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索罗斯和他的手下认为这是泰国金融系统可能出现更深层次问题的暗示,于是先发制人,下令出售泰国银行和金融公司的股份,储户在泰国所有金融和证券公司进行大额取款。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西方冲击基金,正在等待大量东南亚货币,联合一致大规模抛售泰铢。在众多西方“英雄”的围攻下,泰铢一时难以抵挡,不断下跌,5月最低时跃升至26.70泰铢兑1美元。泰国央行在5月中下旬开始了针对索罗斯的反围剿行动,旨在挫败索罗斯的意志,使其知难而退,不至于带领民众冲击泰铢。第一步,泰国央行与新加坡结盟,斥巨资约120亿美元吸收泰国制粉;第二步,模仿马哈蒂尔1994年的战略战术,以行政命令禁止地方银行将泰晤士借给索罗斯的军队;第三步,大幅提高利率,隔夜利率从10%左右上升到1000-1500%。三管齐下,武器尖端,反扑有力,导致5月20日泰摩再创新高2520。由于货币政策突然收紧,利息成本剧增,索罗斯的军队猝不及防,损失了3亿美元,受到了打击。然而,索罗斯终究还是索罗斯。根据他的直觉,索罗斯认为泰国央行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做的了。泰国人民在尽力之后,并没有把自己陷入绝境,遭受的损失也相对较小。从某种角度来说,索罗斯认为自己赢了。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最初的胜利只是大祸临头前的昙花一现,根本伤不了他的元气,也救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命运。索罗斯为这个机会努力了好几年,这次他有准备,也有决心要赢。先锋队的一次挫折不会使他放弃。索罗斯要在东南亚打三场战争。1997年6月,索罗斯再次出兵。他下令三军重整旗鼓,下令对冲基金开始抛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扩大索罗斯的军队规模,下半年再次对泰铢发起猛烈攻击。刹那间,东南亚全包市场硝烟再起,双方展开肉搏战。泰国一片混乱,战局复杂。各大交易所就像沸腾的热汤,人们疯狂地奔跑,嚎叫着。这是一场个人对国家的战争,形式上似乎不可思议;然而从结果来看,就更加令人费解了。经过短暂的鏖战,外汇储备只有300亿美元的泰国央行宣布“弹尽粮绝”。面对势不可挡的索罗斯大军,他们无法让泰铢保持固定汇率。泰国人民只好想出最后一招,挖肉洞补疮,实行浮动汇率。没想到,这早在索罗斯的预料之中,他为此做了各种准备。各种对策接踵而至,泰铢的命运被索罗斯定格在耻辱的十字架上。泰铢继续下跌。7月24日,泰铢兑美元跌至32.5: 1,再次创历史新低。索罗斯对泰铢的屠戮真的让世界惨不忍睹,泰国人民更是惊恐万分,捶胸顿足,怨天尤人。然而,在泰铢破城之后,索罗斯并不满足于此。他断定泰铢会贬值,其他货币会崩溃,于是下令继续扩大战局,全军横扫东南亚。索罗斯暗暗发誓,这一次,他要突袭东南亚国家[/k0/],终结这些不知好歹的人试图取代西方的梦想。听说索罗斯的军队正在兴风作浪,他无法骑上云端,其他东南亚国家都极力抵抗。菲律宾抛售25亿美元,马来西亚抛售10亿美元稳定本币,但面对索罗斯的强大攻势,很难阻止比索和林吉特的贬值。与此同时,印尼盾和新加坡元也剧烈波动。一时间,东南亚货币市场风声鹤唳,树倒猢狲散。这是金融危机的前兆还是金融风暴的终结?恐怕没人敢妄下结论。或许只有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他就是索罗斯。索罗斯采取的是立体投机的策略,而不仅仅是外汇操作。所谓立体投机,是指利用三种或三种以上金融工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金融投机。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规模使用“杠杆”不断挤压泰国金融市场,引发了泰国金融危机。在随后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中,这些资金大规模使用“杠杆”,加剧了危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正如索罗斯自己描述的,“我们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95%是借的;如果用债券做抵押,我们可以借更多的钱。有了1000美元,我们至少可以购买价值5万美元的长期债券……”。(索罗斯等待索罗斯论索罗斯,海南出版社,1997)。他们用自有资本做抵押,从银行借钱买证券,然后用证券做抵押继续借钱,从而迅速扩大负债率。不仅如此,他们还广泛投机各种具有“高杠杆”特征的衍生品,从而进一步提高杠杆率。根据《经济学人》的报道,量子基金确实早在1997年3月就买入了大量看跌期权,通过掉期借入了大量泰铢,卖出了泰铢期货和远期。因为当时预期交易对手会卖出泰铢现货以保值衍生合约,所以很容易借他人之手制造泰铢贬值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香港的做法是立体炒作的经典范例。一般情况下,由于金融市场之间的无套利均衡关系,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品及其市场的诞生和发展,外汇的现货市场、远期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紧密相连,相继锁定。例如,1997年10月及随后几次国际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国际炒家首先在货币市场借入和卖出港元,迫使香港政府大幅提高货币市场银行同业拆息;市场银行间利率大幅上升导致股市下跌;与此同时,衍生品市场的恒生股指期货大幅下跌;恒指期货的大跌加速了股市的下跌;股票下跌导致境外投资者对香港经济和港币的信心大幅下降,纷纷抛出港股换取美元,使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各种市场的连锁反应最终全面扩大了投机者的胜利。预计对香港外汇市场的打击会引起连锁反应,国际炒家会在各个市场进行立体布局。一方面,他们会在各个市场加大赌注,为投机行为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一旦投机成功,我们可以有一个全面的收获,将投机风险与高收益相匹配。索罗斯对此做了一个生动的描述:“如果你顾名思义把一般的投资组合看成是平坦的或者是两个度数空之间的东西,那么这个最容易理解。但我们的投资组合更像是一个建筑,以我们的股本为基础,有三维空结构,有结构,有融资,以基础股份的质押价值为支撑。…我们愿意根据三个主轴投资我们的资本:股票头寸、利率头寸和外汇头寸。…不同的部分相互加强,形成了这个由风险和盈利机会组成的三维结构。通常两天——一个上涨日和一个下跌日——足以让我们的基金高速膨胀。”(索罗斯等待索罗斯论索罗斯,海南出版社,1997)。国际炒家在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充分利用了这种“立体投机”策略:一是在货币市场大量借入港元;在股票市场借入成份股;在股票期货指数市场累计期货指数空;然后在外汇市场利用现货交易卖出空港元,同时卖出港元远期合约;迫使香港政府提高利率以捍卫联系汇率;在股市中,把借来的成份股抛出去打压期指。整体而言,基于金融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立体布局”加强了投机者的风险暴露,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杠杆投机的动力和收益。在1998年8月之前,国际投机者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丰厚回报无疑鼓励了他们的贪婪,使他们愿意承担风险,增加了香港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当国际炒家在1998年8月中旬再次袭击香港并使用同样的策略时,他们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香港政府果断入市,打击国际炒家。这场“战斗”惊心动魄,香港政府最终获胜,捍卫了香港的财富及其联系汇率制度。据说中国政府用外汇储备支持香港政府。不过市场是政府自己开的,进去玩玩有点意思。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374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