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出处

qq修复2022-07-07  23

“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就是面对困难,不畏惧,勇往直前,不拒绝,敢于直面。来源:《三国志·舒威刘表传》:“此策以质命名,唯将军命是从。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刘表占领荆州,他的官吏韩松劝他投降曹操。

刘表不同意。他让韩嵩打听曹操在许昌的虚实,以便乘虚而入。韩松说,就算让我跳进热水池,在熊熊烈火中行走,我也绝不会拒绝。

嵇康,本名夜叔,生于乔国泉(今安徽宿县西)。他和山居元(单涛)等七人游山玩水,被誉为“竹林七贤”。司马懿独裁后,嵇康不满司马懿的统治,隐居在杨珊,而单菊园后来在司马懿的朝廷做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

菊园被吏部侍郎提拔为正侍郎时,想请嵇康代理他的前吏部侍郎,嵇康坚决拒绝。不久,山居元收到了他师父的一封信。打开一看,是嵇康的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想读它。钟引用老子、庄子、孔子等先贤的话来说,他“可以相信自己的志向,但不能把它带走”。

接着他写道,他钦佩尚子平和太肖伟(后汉隐士),他们淡泊名利,不涉足经典。他在信中表达了对虚伪礼教的蔑视,公开反对法院的法律制度。与鸟类和鹿相比,鹿很少有驯服和服从的时候。大的羁绊了它,它一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

即使用金钻头装饰,用山珍海味喂养,它还是怀念树林,向往草原。

这就意味着,如果司马让他做官,他内心就像野地里的麋鹿一样,“赴汤蹈火”。表达了不在司马氏政权任职的决心。嵇康的统治集团非常嫉妒他,因为他经常发表一些嘲讽国家大事和世俗世界的言论。

元三年(262),曾被嵇康嘲笑过的校尉钟会诬告嵇康诽谤朝廷。

嵇康被司马昭逮捕入狱,不久后被杀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357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