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入木”源于王羲之的传说。据唐代张怀翠《断》一书,王羲之书“一工削之,笔作三分入木”。“透纸背”见颜真卿《论张长史书法十二义》:“用在前面,常欲透纸背。”唐代魏续《简墨》:“以笔画沙如锥,使其隐于前,画之重也。他用笔的时候,常常想让它穿过纸的背面,这是极其成功的。”后来变成了两个夸张的词,用来形容书法的实力。
怎样才能写出“穿透纸的背面,穿透木头”这个词?刘青·希宰说,“用作者……我不知道怎么弄涩。只有笔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某样东西被拒绝了,你就尽力和它抗争,你会被它弄得很尴尬。”包陈石:“五指为黎齐,故能涩。”这种厚重凝重的笔触,自然有“透纸背透木”的效果。从褚遂良的《大雁塔圣教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细小的笔触,纤细如发丝,却有力如千钧。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中,可以感受到毛笔的凝重,笔如铁钩银画。这些都是穿透纸张背面的典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