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西汉杨公学派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人。少治《春秋》,当时韩晶是个医生。汉武帝即位,他是一个贤良文学的学者。董仲舒被召来,提出“天人三策”,他被推举为领袖。之后写了很多书,讲学,著书,阐述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兼容法家、道家,建立了新儒学体系。
董仲舒以儒家经典《春秋》为基础,解释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是“干与枝、本与末”的关系。强调“强枝弱枝,大枝小枝”;宣传“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非六艺之人,与孔夫子之术者,不可齐头并进”;提出“灾异”理论劝说皇帝上天行事,如日食、地震、山崩等。,是上天对皇帝反天行为的警告,从而限制封建统治者的过度腐败。
董仲舒还主张“德刑并举”,以教育为基础,设立商学院,强化封建思想。他还提出了“限制人的功名和土地”的经济思想,以抑制贵族官僚对地主的吞并。董仲舒的理论被汉武帝采纳,成为汉代及以后封建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理论依据。舒冬曾经是江都相和焦溪相。老年辞职,终老在家。
他的作品现藏于《春秋范路》和《东子文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其时代特征。他所推崇的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将儒学与刑名符咒相结合,形成了“霸王别姬”的统治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