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牡丹江人,谈谈我的感受。
要发展牡丹江,首先要解决的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不能跟不上时代。不要搞腐败;重视人才;搞好工厂的发展,让牡丹江人有信心建设牡丹江。
一个城市的发展往往与领导干部密切相关。领导能力的高低,是否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是借机为自己敛财,牡丹江的建设中心从建筑转变为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要制定政策,为科技人才提供资金。即使有暂时的损失,也要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我也是牡丹江的下岗职工。当时为了所谓的减员增效,整个系统都在裁员。其实下岗职工都是,只是领导干部因为有背景还坐在高位上。工厂黄了,领导却在另一个岗位继续当官,这根本和下岗工人的个人感受无关。这些领导干部唱高调,手握大权,声称被裁是为了企业利益。其实这些领导干部才是企业亏损的罪魁祸首,甚至企业最后变成了私有财产。这类似于苏联解体后国有企业变成私有财产的情况,但中国没有让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所以,我说,想要发展和改变领导层是根本。如果领导不改变,牡丹江很难发展起来!
我五十多岁了,下岗二十多年了。这些年我一直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如今牡丹江死气沉沉,年轻人基本都去了外地。我的孩子都走了,因为牡丹江没有未来。如果你想在牡丹江有一份好工作,你需要做一些人情。没有人情就意味着没有出路,没有好的前景。这种情况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现在,我不得不推迟退休,这意味着我必须坚持几年才能退休。如果你想要一份好工作,看看网上和街上的招聘广告。没有人超过50岁。这是全国一致的。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牡丹江会越来越好,我们这一代做垫脚石。
牡丹江有没有发展看不出来,但是牡丹江从四线城市变成了五线城市。这是什么意思?说明牡丹江不进则退。
牡丹江这几年人口不断流失,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几乎没有了。考上大学的年轻人都走了,毕业后基本不会回来发展。虽然没有发展,但是口号很响,什么城市建设就是社会发展的力量,结果领导给搞建设。
光喊口号没用。人口外流如此严重,市场环境如此低迷,我们不想从根本的商业环境上做出改变。我们总想通过招商引资来吸引资本。换个角度,牡丹江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外地的老板拿出钱来心甘情愿的投资?所有的商人都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扶贫的!商人很聪明,但我们把他们当傻子。与其等着国家来救他们,等着别人送钱来救他们,不如安下心来自己救自己。你期待救世主的拯救吗?但真正的救世主是他自己!要促进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就业保障,最起码要把人留住,不然大家都没了!谈发展前景,是不是有点扯淡!
牡丹江地区房产均价4000到6000平米,江南地区6000平米,普通地区2000多平米。按照牡丹江的平均工资,大概是2000到3000,也就是说买最便宜的50平米的房子,不吃不喝需要两年半,还不算装修。这么低的工资,本地大学生都留不住,更别说外省的了。我看不到任何发展,反而更悲观。
牡丹江没有优势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
东北经济虽然停滞不前,但因为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留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好,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好,资源丰富,比很多新兴城市都好。
牡丹江的缺点是城市建设敷衍了事,很多路年年修,年年坏。许多市政工程落后于时代,城市中有许多断阶或路面裂缝。冬天经常在新闻里看到水管爆裂的情况,因为是冬天,一旦爆裂,很多路段会很难通行。这个问题很多年都没有彻底解决。
记得小时候牡丹江人对交通规则了如指掌,但改革开放后,交通规则成了摆设。尽管许多司机在罚款的压力下被迫遵守交通规则,但他们仍然无法改变交通混乱的状态。很多司机在没有信号灯或者路口的时候开得很快,很不安全。很多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常事,但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很多规矩都是贴在墙上供人参观,或者忽悠上级,底下还是我行我素。
牡丹江作为东北城市,在文化、资源、环境、旅游等方面还是有很大优势的。需要积极引导,善用资源。一旦转型成功,潜力无限。
牡丹江是一座悠闲而友好的城市。虽然这座城市的历史包袱太重,导致GDP一穷二白,但牡丹江确实是一座环境优美、四季分明、对人和善的城市。不过没关系,不用想了。人情世故太多了。
有山、有水、有森林的牡丹江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夏天依然凉爽。不然怎么会被称为“塞北小江南”呢?只是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只是时间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