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产能过剩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淘汰产能或扩大需求。这种做法有点像养汤止沸。如果有利可图,就淘汰产能。比如你关闭一些工厂,那些还在市场上的工厂就会扩大规模,继续让行业过剩。需求的扩张不是长期的。比如补贴消费家电,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拉动家电销量。但是,一旦补贴结束,那些需求会提前得到满足,但会出现更严重的过剩。
另外一种方式比较好,通过竞争,让供给升级,让供给主动创造需求。直觉上,市场是先有需求后有供给的。我们要吃大米,所以有人卖大米。感觉因果很简单。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事实上,需求是由供给引导的。
还是说米饭,我们南方人喜欢吃米饭,有人说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为什么呢?因为水稻适合南方生长,西北人喜欢面食,东北人喜欢饺子。不是因为需求,而是自然条件限制了供给。
同样,为什么会有酸奶和智能手机?是因为我们首先需要酸奶和智能手机吗?不,在乔布斯之前,我们没有想过智能手机。当有供应和比较时,消费者被引导到智能手机。同样的酸奶,原本是副产品,却添加了很多健康元素,于是酸奶就成了一种风味。同样,我们喜欢火腿是因为供应商认为它容易储存,同样的醋是因为酒是酸的。
所以,供给可以改变需求。人类最大的特点就是财富只是在动物手里掠夺,而财富往往是在人类手里创造的。我们创造了新产品,然后产生了新的需求,这导致了新技术的出现。
所以,有过剩产能,就有过剩产能。通过市场竞争,有能力的厂商会更上一层楼,生产出更新颖的产品,让那些老货走进历史博物馆。在这个层面上,国家不应该试图通过增加需求、减少供给来解决产能过剩。原因很简单。如果有人穿越整个行业,去更高的领域。比如乔布斯带来了智能手机,日本的产业政策还是鼓励旧的传统手机产业,所以很容易被时代抛弃。
所以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竞争淘汰之路,创造营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