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5年(1936年)10月17日鲁迅旧病复发,仅两天,于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病逝。
鲁迅先生生前还在不停地写作,同年1月,《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翻译《死魂灵》第二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与疾病作斗争。
鲁迅去世后,对其遗产和遗物没有具体的规划和分配。而是留下了符合鲁迅性格的遗嘱。总共有七份遗嘱。
但从遗嘱内容来看,显然这份遗嘱更像是对他的“第二任妻子”许广平的私人告白。
第一条:不要接受任何葬礼费用——除了老朋友。
第二条:赶紧收敛,埋了,拉倒!
第三条:纪念的事情不要做。
第四条:忘记我,管好你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将是一个真正的白痴。
第五条:孩子长大了,如果没有天赋,可以找一些小事过日子,千万不要做空作家或者艺术家。
第六条:别人对你的承诺不要当真!
第七条:不要接近伤害别人牙齿但反对报复,提倡宽容的人。
——鲁迅遗嘱这里之所以引用“二奶”,是因为许广平只是鲁迅事实上的妻子,而不是他名义上的妻子。自从他们相爱并生活在一起直到生下周海婴,他们从未举行过婚礼或领取过结婚证。
鲁迅的合法妻子是鲁迅先生不喜欢的原朱安。显然,鲁迅没有为她和她的母亲鲁瑞作出具体的安排。
也许主要原因是,自从鲁迅移居上海后,北京的房子就给了他的二哥周作人,后者理论上有义务赡养老太太鲁瑞。而且鲁迅生前一直给北京寄生活费。这些事一直都是许广平在处理,鲁迅一直很放心,不需要做什么具体的委托。
但其实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课题。鲁迅遗物怎么处理?
众所周知,30年代初的鲁迅是个“有钱人”,以前的账不算。都是开账户,赚的多,花的多。从1926年到1927年,鲁迅在厦门和广州的一整年,工资5000元,月均417元。1927年到1936年,我在上海当作家,一共挣了70142.45元,平均月收入674元。之所以有零和整,是因为在鲁迅的日记里,1000多页已经记录了无数笔金钱的粗略计算。
有这样的收入,大家会以为鲁迅的日子会很轻松,其实不然。
因为鲁迅除了自己必要的生活费,还把很多钱变成了书,养活了很多左联的文艺青年。鲁迅甚至让人在重庆买腊肉和香烟,带到延安。鲁迅一般只记得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一般都是许广平记录的。许广平作为鲁迅后期的助手,辛苦又辛苦。
鲁迅去世后,上海的家庭突然断绝了收入,生活开始变得“紧张”。但是鲁迅先生给这个家庭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他的手稿和版权费。
但是,按照法理,鲁迅的第一继承人并不是许广平,而是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老太太鲁瑞,以及鲁迅的儿子周海婴。
鲁瑞的老太太和朱安是旧时代的女人。他们认为鲁迅的遗产应该属于周海婴,即交给许广平更合适。毕竟徐光平是读过书的。但是朱安已经服侍鲁瑞老太太很久了。客观来说,作为一个老女人,她没有生存的能力。在徐守尚的斡旋下,他同意将《鲁迅》的版权和手稿交给徐光平处理。徐广平每月寄生活费,可以供养住在朱安和鲁瑞的老太太。
战争的结果,其实这一天没多久。远在北京的朱安和鲁瑞老太太从未收到过徐广平的生活费。
然而,在鲁瑞做一个老太太并不难,因为她有二儿子周作人的支持。毕竟当时是汉奸的周作人,一个月2000块的高薪,足够鲁瑞一个老太太用了。但朱安一直记得大先生和二先生有矛盾,所以朱安不肯花周作人的钱。所以朱安一贫如洗,吃不上三餐,靠粥和咸菜为生。
于是朱安去报社卖了一些鲁迅的书。结果被记者起哄。
记者甚至上门指责你,说你是鲁迅先生的原配夫人。你怎么能卖掉他的东西?你考虑过鲁迅的感受吗?一向沉默寡言的朱安终于爆发,对记者说出了那句名言。
“我也是鲁迅先生的遗物。为什么不考虑保护我?”
所以后来我们知道朱安也是鲁迅的遗物之一。这句话让人心疼。自然也引起了许广平的注意。许广平得知消息后,继续再次支持朱安,直到朱安去世。
但他固执地没能完成朱安最重要的两个愿望。
第一个愿望,“抱抱迎海”,因为如果放在旧俗里,迎海也是朱安的儿子;
另一个愿望,“死后希望能在鲁迅身边,但死前不能和他在一起,死后希望能和他在一起”。
但是朱安没有得到宝宝;许广平没有把朱安和鲁迅葬在一起,而是把朱葬在了庙,没有立墓碑。
参考书目:被历史忽略的历史,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许广平、朱安。
文/炒饭透视
原创,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