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是新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历史悠久。
然而,它最初是如何诞生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三种学说。
(1)中亚概论。根据语言音韵学的知识,黄发现维吾尔语karez和波斯语Karēz的拼写和发音基本相似。目前已知伊朗的坎儿井是最古老最大的,是坎儿井在中亚传播的一个中心。因此可以推断,坎儿井技术可能是由古丝绸之路从今天的伊朗传入新疆的。历史上,新疆与幅员辽阔的汉族国家接壤,相互之间有很多联系。因此,在具体的传播路径上,新疆的坎儿井有很大的可能性起源于中亚的广大和汉族国家。
(2)中原的引入。这种观点认为坎儿井源于汉代中原的“井渠法”。
“井渠法”最早记载于西汉的历史文献中,是西汉水利工程师在开凿龙首渠时发明的。
据《河曲书·史记》记载,汉武帝元年,一位大臣写了一封关于水利的信:
“临晋人愿穿罗灌溉崇泉以东一万余顷。如果你得到水,你可以每英亩做十块石头。”
于是,一万多人通过运河,把洛水招到了商演山脚下。一个好的银行崩溃是一口井的下沉,超过四十英尺深。往往是井,下相随水流。水滴落到外面,到达东边的山脉。这口井就是从那时诞生的。运河穿龙骨,故称龙首运河。汉武帝听从大臣的建议,想从陕西澄城县挖一条运河,把洛河引到大荔县。但中间要经过商演山(今铁连山),工程技术上有一定难度。由于此山土质疏松,挖普通渠道时容易塌方,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开渠方法。
最后的解决方案是:“这是在打井,而且有四十多英尺深。往往是井,下期通水。”
坎儿井涵洞竖井系统示意图
在山上挖井,地下由运河连接,一系列的井连接地下运河,让水在地下流动。这一点大家应该明白了,新疆坎儿井的结构和中原的井渠法差不多。挖掘坎儿井的工具以及与坎儿井相关的劳动词汇都沿袭了汉语词汇。所以有学者认为,是中原的汉族工匠把挖坎儿井的技术带到了新疆,和新疆当地人一起修建了坎儿井。
(3)本土发明论。有人认为坎儿井是新疆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根据当地水文地质和地形条件发明的地下水灌溉系统。据阿里木·尼亚孜考证,在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科尔加依乡潘吉尔山发现了一幅巨大的岩画,上面清晰地绘有完整的坎儿井体系。据考证,这幅岩画形成于4000-6000年,比伊朗发现的最早的坎儿井至少早1000年!
如果这幅岩画的时间选择是正确的,充分说明不仅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人发明的,中亚的坎儿井也很可能是从中国传过来的。
你同意哪种说法?欢迎关注并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黄:再论坎儿井在新疆的来源与传播,《西域研究》,1994年第1期。钟,褚怀珍:《吐鲁番坎儿井》,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年。王鹤亭:《新疆坎儿井》,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阿里木·尼亚孜,《岩画——坎儿井起源的物证》,《干旱地区坎儿井灌溉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