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历史不能假设。如果袁世凯不离开朝鲜。甲午战争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但也不会那么糟糕。袁世凯比一夜跑七百里的叶志超还惨。不幸的是,袁世凯离开朝鲜两个月后,甲午战争爆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袁世凯晚走两个月会怎么样。
迅速平定了附属国朝鲜兵变,并于1885年9月15日,经直隶总督李鸿章推荐,朝廷正式任命袁世凯为清朝总理府驻朝鲜谈判通商大臣。三品。袁大使在朝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当心日本的狼子野心。
当历史的脚步走到1894年,朝鲜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外交事件。今天是六月一日。在任的袁世凯得到秘书的报告,日本驻朝鲜秘书郑(史载)要拜会袁大使。外交官见面很正常。寒暄过后,个子矮小的郑说,现在朝鲜东学党起义这么暴力,朝鲜镇压不了。你们国家会派兵住在里面吗?袁世凯说,如果朝鲜国王要求我们出兵。我们必须派遣军队。事实上,郑是通过他的外交大臣陆傲宗光来打听清政府对朝鲜的政策的。日本本来就对朝鲜垂涎三尺,但因为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所以不敢太放肆。
此时,东学党在朝鲜的起义已经完全失控,朝鲜国王李希希望清军立即出兵平叛。日本得知此事后,会以保护在朝鲜的本国国民为借口出兵朝鲜,李鸿章是被日本驻清使节告知的。今天是6月3日。李鸿章缺乏警惕,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6月6日,清朝驻日公使王凤藻通知日本外相,大清国正式出兵朝鲜。李鸿章和袁世凯都没有想到,日本为这一天筹划了三年,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世界上第一场汽轮舰队混战即将上演,这就是甲午战争。现在,让我们回到1882年东学党的起义。
东北党起义规模很大,很快就征服了全州,首尔震动。这个时候朝鲜皇室也不稳定。当时朝鲜的朝廷和他的宗主国清朝差不多。韩王哲宗博士死后无子。基于兄弟情深的原则,弟弟李颖的12岁儿子李希成为了国王(注意,朝鲜只能当国王,不能当皇帝)。经过清朝的批准,李应该是大朝廷的人,也就是摄政王的儿子是傀儡。李颖是亲日派,总想推翻儿子,自己称王,但李希有个好媳妇闵妃(明成皇后)。韩国天天吹嘘明成皇后如何如何,其实都是假的。她甚至给我们看电视剧。很搞笑,但有一点必须承认,闵妃是亲中派,当然是被迫的。她老人家是亲日派,所以她要让老公掌权就必须亲中。
袁大使也非常讨厌这个老混蛋。你儿子当了国王,你还争什么?根本不是个事儿,所以袁世凯经常在闵妃的后宫进进出出,商量如何对付书院之王李颖,重新掌权。传说他们俩有一腿。(我个人不这么认为。)韩国绝对不承认。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闵妃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袁大使做妾,以表达对袁大使的感激之情。而且还送给了两个小女孩,这个女人叫毕禅,并且给袁世凯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日后民国青帮中年龄最大的袁。
几年后,李希20岁(1884年),朝廷仍然拒绝放权,依靠日本人的支持。如此执着于权力,引起了以闵妃为首的后党和部分朝臣的不满。在袁世凯的帮助下,闵妃联系朝臣废除李颖,让哲宗李希掌管朝政,但实际上是闵妃掌管朝政。但是闵妃和李颖一样,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东方党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日本看到自己扶持的走狗都被废了,马上组织军队介入。袁世凯见日本贼心不死,便打电报给李鸿章,要他驻军。李鸿章采纳了他的意见,让叶志超出去,在朝鲜平壤驻军。但是,叶志超是个傻子。后来他得知日本攻打平壤,唯一做的就是连夜骑马700多里,逃回丹东,导致了甲午朝鲜战争的陆上战败,也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战败。如果当时袁世凯继续担任驻朝鲜大使,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1894年6月15日,袁世凯被调回中国,出任山东巡抚。日本人看到了保护其侨民的机会。1894年7月23日,一万多日军在仁川登陆(五十年后,美军又来了)。7月25日,攻克平壤,清军溃逃,日军进宫杀了闵妃(因为闵妃拒绝与日军合作,所以被杀)。当李颖支持日本君主李颖成为国王时,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清廷听说此事,立即派北洋水师出兵朝鲜。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藤恒佑命令苏朗舰长东乡平八郎击沉北洋水师运兵舰“高升号”号。值得一提的是,苏朗上有一个表现出色的一等兵,这个一等兵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山本五十六。至此,日本海军三大名将以不同的角色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而清则失去了朝鲜,被彻底还原。
让我们假设。如果袁世凯晚走两个月,历史能改写吗?可以说,袁世凯当朝鲜大使的时候,维护的是国家利益,没有给日本任何好处。袁世凯在的时候,日本不敢出兵朝鲜,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历史无法假设,但可以肯定的是,袁世凯离开朝鲜之日,就是亡国之日,所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如果袁世凯在朝鲜,大清至少不会输得这么惨。换句话说,如果袁世凯在慈禧彻底打败日本(这应该是可能的),即使海战失败,最多也就是失去朝鲜,也就没有未来的《马关条约》。
我是清澈的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大家的关注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