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566年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这一点在这部剧中得到了真实的体现。不夸张的说,不懂得说话做事的人,在这部剧里一集都活不下去。观察他说的话,读他想读的书,是剧中每个角色的必修课。因为权力最高的嘉靖皇帝最喜欢打哑谜,什么都不懂,就留给你猜了。以至于满清的官员们都掌握了听弦识雅识意的本领。
这也是嘉靖皇帝的棘手之处:他对任何事情都不做明确表态,让下面的人看着办。对了,他认出来了;做错了,责任永远在下面。
就像这一次,掌管天象的周说了一些诋毁朝廷的话。景帝大怒,摔断了手里的东西,但还是没搞清楚周到底要不要杀。掌管刑罚的东昌太守鲍锋必须揣摩皇帝的意思。否则,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死的都是自己人。
周冒着生命危险直言不讳地说:之所以一直不下雪,是因为政府花钱太多,官员腐败。这是来自天堂的警告。怨朝廷就是怨皇帝。如果你不能树立榜样,那么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于是猜测,皇帝的意思是让他杀了周。但是,杀了周会得罪以周为代表的清派,甚至包括皇帝的儿子;但是如果不杀周,你就违背了皇帝的意愿。
所以,想劝周换一种说法,让周不用死,不用犯难。出人意料的是,宁死也不改变主意。鲍锋权衡利弊,所以他不得不选择得罪清流派。
接下来,嘉靖皇帝把自己关在精舍里,斋戒15天,祈雪。终于,在最后一天,大雪开始纷纷扬扬。鲍锋把所有人都按倒在地,第一个跑去向皇帝报告好运。这是越权行为。正常程序:他要把情况汇报给他的上司,也就是主管。这种能让皇帝高兴的事,一般都是领导亲自传达。
现在鲍锋直接去找祥瑞,没有经过主管。他的领导会怎么想?这不是看我们吗!鲍锋这样做真的是为了急于往上爬吗?
我觉得这只是原因之一。在拥有数万名太监的皇宫里,鲍锋能做到那个位置,说明他也很有能力。他不会想到这样做会引起领导们的怀疑。所以我觉得他这么做的另一个原因是“赌”。
在杀周之前,得罪了以为首的一大帮人,这对他自己很不利。他一直在寻找扭转局面的机会。现在下雪了,这意味着周警告上天的说法是错误的。没错,杀了周。皇帝再次祈求下雪。鲍锋想借此机会冒险向皇帝报告吉祥的消息。说不定皇帝高兴了会送他点什么。至于奖励多奖励少,那是其次。只要皇上奖励他,就意味着皇上批准他杀了云帚逃走,其他人不能再说什么了。那他就安全了。
结果皇帝连面都没看到。好吧,鲍锋,除了他以前的麻烦,现在又急着报告祥瑞,惹恼了宫里的太监,雪上加霜。
“在危险中寻求财富”这句话对鲍锋这样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万人之上,等级森严,竞争激烈,如果不冒点风险,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他上位。
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那些整天说自己老了的人,只是被生活磨得筋疲力尽,没有勇气去追。不甘心,就只好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芸芸众生,哪条追路不凶险?既然有风险,就会有人中招。
这只手鲍锋没有按对。皇帝没有奖赏他,而是把锅扔给他,说我要把周打二十棍子,不料他却被打死了。并让大太监吕方照顾那些掌管刑罚的人。所以情况对鲍锋来说更糟,他的生命几乎危在旦夕。
吕方将如何应对鲍锋?也许对其他人来说,对付鲍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杀了他。这样各方面的怨气都可以安抚。但是吕方没有这么做。一方面,因为房鹿是鲍锋的米歇尔·普拉蒂尼,她有一定的感情在里面;另一方面,宫里杀太监无伤大雅,但是培养一个占便宜的人就不容易了。吕方最好留下鲍锋,让他为自己服务。
因此,吕方故意拖住其他人,试图暗中给鲍锋一个宽大的判决。他想做下一步长远的打算,他将以皇帝的名义,安排鲍锋在做皇帝和孙子的大伴。听到这个安排,鲍锋的心凉了。王虞因为周而恨他。在会有好的生活吗?
这个人,要么不是,得好好利用。这种情况下,你要照顾他的感受。否则,他的怨恨会适得其反。
看看做事很有经验的房鹿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
一、先分析情况。王虞迟早要掌管大内,到时候你肯定没命。况且宫里很多人对向祥瑞汇报的事都怀恨在心,你留在宫里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现在我把你放在府,等你面对时,你就有机会解释,让他们重新认识你。但你留在宫里就没这个机会了。所以有些东西,怕没用,越来越被误解。只有敢于面对它们,才是出路。
第二,我寄予厚望。以后,我就靠你了。一方面告诉你在余很安全,不会死;另一方面,这也肯定了鲍锋的能力。你有能力让我以后依赖它;另一方面,这是为了增加鲍锋的责任感。这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事了。你身上也背负着一个我未来依赖的使命。
第三,真情流露。房鹿的话说完,眼里也闪过了泪水。人是感性的动物,越真诚越容易打动别人,让人信任。如果真诚的语言是一把剑,真情的表达就是华丽的刀鞘。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才能称得上是一把完美的剑。
我不知道鲍锋是否能真正理解房鹿的思想。但听了房鹿的讲话后,我相信他会对自己的未来增加一些信心。
房鹿用于鲍锋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到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下属没有做好,领导希望他能做得更好。没有经验的领导会直接批评。其他人可以做到。为什么不能?人都是美好的。他们会顺着你的思路,思考为什么做不到。我想一想总是能给自己找理由,结果就是对领导各种抱怨。而有经验的领导可以用对下属寄予期望的方法。以你的能力,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这样下属就会积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甚至对领导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感到一丝欣慰。
同样的目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达到不同的结果。所以,鼓励比批评更容易让一个人改变。如果你也想改变一个人,不妨试试对他寄予期望的方法。
《明朝1566》这部剧不仅有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也传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道理,所以我们觉得值得一看。你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