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因为战争导致民生萧条,都迫切需要恢复社会经济生产,建立社会秩序。而且康熙更倒霉。在社会恢复之前,有十几个省对三藩市的侵蚀。
不过两者都有一定的技巧,因为他们玩的是同一个游戏,就是不折腾,不折腾,不折腾老百姓,忽视税收,与民同乐。因此,这两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生产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口也比战争时期恢复了很多。李世民人口从唐初的两百万增加到三百万,按照一家五口的标准,贞观年间人口增加了五百多万;康熙朝也增加了不少。顺治十八年,全国丁口一千九百余万,康熙六十一年,全国丁口二千五百三十万,零头九千。按照丁口人口与五口之比,康熙朝人口增加了3000多万。这不是马尔萨斯人口论能粗略解释的,和这两个与民同息的政策有关。
所以,仅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国家治理方面,两人的水平是差不多的。
在边疆政策方面,两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即两人都征服了边疆少数民族。唯一不同的是,李世民和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着宗藩关系,没有建立统治。另一方面,康熙在边疆地区建立了他的统治,如黑龙江流域、喀尔喀蒙古、青海和台湾省岛,并进军西藏。
但是,在军事水平上,李世民不如康熙聪明。因为康熙国力不允许,往往太好就收兵,不轻易扩大战争规模。因为康熙在开疆拓土上以国库为根本,所以只要战略目标达成,他就收手,然后打国库就没钱了。这样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怎么吃亏,不会因为战争规模的扩大而输。比如康熙,因为国力不足,在逼走格尔丹,拿下廓尔喀之后,停止了军事行动,与准噶尔建立了诸侯关系。直到乾隆朝,准噶尔才被彻底消灭。
李世民军事上唯一的黑点是很容易攻击高句丽。高句丽应该进攻,因为它的战略地位重要,可以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施加影响,同时可以维护唐朝对外交流通道的安全。但是高句丽也不是那么好赢的。否则,杨光不会因为攻击高句丽而引起世界混乱。首先,高句丽在军事上确实是萧蔷。毕竟受鲜卑军风影响,重步兵和骑兵素质不弱;其次,高句丽境内多山区。所以高句丽利用了这一特点,在其境内设置了大量的山城。这些城堡有大有小,防御能力也各不相同。但由于它们建在山上,可以拖延进攻方的军事行动,为后方的兵员动员和战争准备争取时间,迫使进攻方在再次战斗后撤退。最后唐朝吃了亏,最后不得不撤退。
对外方面,李世民还是外松内紧,就是非本地人可以进来,本地人不能出去,不然玄奘和尚也不用偷偷出去取经了。康熙在这方面比较宽容,允许自己人出海谋生。当时清朝沿袭明朝的政策,出海两年以上就是叛国。康熙放宽到三年,后来这个政策在乾隆朝彻底废除。但是在清朝学习的影响下,虽然允许外国人经商传教,但是不允许外国女人在自己国家露脸,因为这是不道德的。毕竟明清以来,女人的衣服越来越多,连脖子都要包起来,这也是传统服装中性领的来源。
不过两人晚年都有很多黑点。比如李世民晚年,史家总结为放荡、丹药、大兴土木,而康熙晚年也有九子即位、吏治不明。简单来说,两人晚年都有点迷茫,这也是君主专制的弊端,导致国家内耗加剧,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而且,他们两人的另一个特点是,王子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说两个人都是爱太子的,最后的结果是李承干是二世祖,有G倾向,甚至想学他爹,杀了自己的亲弟弟;同理,殷为了争夺皇位,用各种金钱发展亲信,但他没有这样做。当然,他也不排除有对康熙不敬的言行,最后被高墙封杀。
最后,我不想比较他们,因为两人都在那个历史时期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都为国家和人民做了实事,也都是实干的君主。而且李世民奠定了后唐开元盛世的基础,康熙亲自开启了持续百年的康赣盛世。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坐直就不要做研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