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老”是建立在长寿测试的基础上的。
所谓道家的人,以“自我隐居”为本领,生平事迹含糊不清。比如很多书上说老子骑着牛去了西方,他迷路了。而另一个版本的《庄子》说:死,秦丧,三日出。”大家都去悼念自己了。怎么能说他迷路了呢?
当然,老子的名字和身份也成了一个谜。比如李二、老子、老聃、老莱子、太王世博杨、太卫诗……那么多人里他是谁?谁不是他?
首先,老聃的“萌”字原意是下垂的意思,引申义是老样子,与“老”的意思基本一致。葛洪《神仙传》说:“我大惊,故吐舌,故名老聃。”这是后人的后记。
而太史伯阳也不是他。这位太师可能是西周幽王人。汉代神仙为了论证老子长寿,故意依附社会,把主要活动于春秋晚期的老子和西周晚期的伯阳混为一谈。后人用老子伯阳一词,这种说辞至少在汉末很流行。比如《世说新语》里孔融去见李颖的时候,他自称是李颖的亲戚,后来解释说——
前国君仲尼与国君始祖伯阳有师者之尊,是良好的君臣关系。所以这是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错误。
而牟,不是老子。这个是战国中期的,还是因为“勇”和“威”这两个字的古音相近,所以一字传一字。也有学者指出,这种说法也是为了制造一种错觉,认为老子一直活到战国中期。那么,如果这两种说法都正确的话,老子从西周活到战国不就是“长寿”吗?
还剩一个老莱子,最有意思。
李陵教授在《老李子与老赖子》一文中指出,他在研究楚简时,发现楚字“李”的上半部不是“木”,而是写成了“赖”和“子”。古人竖着写,于是“李”写成了“老莱子”,后人逐渐读成了“老莱子”,最后转写成了现在的“老莱子”。
这个结论或许可以向我们揭示老子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一开始可能叫“李子”,但“老”字是修饰语,说明这位李先生是个很老的人了。后来,“老李子”翻译成“老莱子”,进一步简化为“老子”。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