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不会有人看的,尤其是有手机的朋友。有人玩Tik Tok,有人玩头条,有人玩直播,五颜六色的自媒体足够大家忙个不停。最重要的是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看。
我已经五六年没看春晚了。大年三十回家吃饭太晚了。我根本不考虑看春晚。我没有时间和精力。估计大部分在外工作的朋友都是这样。即使是本地的朋友,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置办年货,营造过年的氛围和味道。可能年夜饭去了一家餐厅,年年都爆满。年夜饭要提前半个月或者一个月预定。
过年已经被生活的压力冲淡了,一点过年的味道都没有,有的只是在装修,假装庆祝。假装过年,让无数中国人向往过年的味道,过去的春节,八九十年代的春节。人是那么真实,那么单纯。
过年的时候亲戚们就没那么热情了,都忙着赚钱。农村的亲戚好一点,城市的差不多。采取一种形式。玩游戏,玩手机。
太远了。再说说春晚。现在至少有一半的中国人不看。春晚假期大空,不实。脱离了普通人的生活,脱离了春晚的宗旨。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是最重要的。人们喜欢看什么,春晚就应该体现什么,人们关注什么,就应该关注什么,让人们觉得春晚就是老百姓的春晚,不愿意看。现在就像鸡肋一样。
春晚已经被网络、手机短视频、自媒体打败了,以后没人看了。这是趋势,不管你是否认同,这是事实。除非我们真的为人民发声,为人民求情,为人民创造大众化的节目,否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像镜子一样清楚。
不如做好焦点访谈,问山东之类的节目,为人民服务。贴近生活,贴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鞭挞丑恶,主持正义,为民请命。春晚如果回归普通人热爱的根本,估计还是能俘获大家的心。
感谢八九十年代的春晚,给了我们精神食粮、文化食粮、欢声笑语和浓浓的过年氛围。
好节目大家都喜欢看,经典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