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对中国的意义

beef什么意思2022-07-07  17

16年前,在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个病毒式营销视频里,唐伯虎用一段“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让外国人愤怒吐血。当这位外国人晕倒在地时,唐伯虎和路人打出了标语:“百度更懂中文”。

在谷歌和雅虎围攻的时代,百度凭借这个低成本的视频,揭示了其根基的两大核心价值:一是技术驱动,二是以中国市场要求的形式呈现其技术优势。

图:2020年,百度开源词法LAC向2006年的病毒视频“致敬”。

你肯定会问,“根据中国需求呈现技术”的独特优势是什么?这难道不是任何一家中国科技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都在做,或者可以做的事情吗?

这件事最迟可能是李彦宏在2010年构思的,但显然,在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夕,几乎没有人有兴趣听他在说什么。

但是时代变了。今天,恐怕每一个关心中国经济、科技、产业走向的人都不得不知道,这个曾经被无数媒体评判为“失去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企业,是如何设法保住了通往下一个时代的船票的。

醒来的十年

2011年,微信陌陌集体上线,支付宝移动支付牌照获批,3G网民爆发,iPhone4热销,安卓打翻赛制...伴随着这一切,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与百度的落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可以索引全网公共信息的引擎,在APP这个孤岛面前失去了入口地位和定价权。

从此,百度已经落后的观念被植入了几乎一代中国网民的脑海中。与此同时,人们热切期待共享单车等“新发明”的出现,在手机中“称王”,惊叹外卖的高效率,被信息流改变后无法从短视频、直播间中自拔,满足互联网金融对清仓空购物车到加杠杆加仓的欲望,“值得所有行业(通过APP)重做”

当你在激流中时,很少有人试图分辨水是从哪里来的,更不用说水奏出欢快乐章的声音了。但十年后,当舞台上许多精明的人物和企业都陷入尴尬境地时,我们不妨仔细思考一下,cmnet的十年热潮为什么会开始,为什么会流向内卷化的高风险命运。

cmnet十年潮,一句话,就是应用层技术井喷背景下,人口红利引发的各行业的移动化和精细化。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首先是“应用层技术”。为了准确直观地感受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举个生动的例子——中国之所以还有智能手机产业,甚至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完全是因为美国法院没有完全禁止高通销售CPU。否则...

中国手机厂商之所以能在国内乃至全球掀起手机用户井喷,主要得益于中国海量而廉价的生产力,以及同样海量的可以当996的程序员和工程师。

第二个关键词是“人口红利”,比那些读过大学的大厂白领更能体现。毋庸置疑,两个新贵互联网巨头的劳动密集型运输行业,仅靠开车送人和电动摩托车送餐就能支撑。2万亿港币,5000亿人民币的市值背后,核心价值几乎只是不换药的劳动力控制转移,精准到秒的算法。

而且这种红利不仅体现在供给端,也体现在消费端。巨头们打造的无现金社会,让原本难以在PC端消费的老人、未成年人、下沉地区居民,如今也捆绑在手机端下单。尤其是当小区里的果蔬店都成了互联网公司的必争之地,“没有手机寸步难行”成了无奈的现实。

第三个关键词是“从精致到内卷”。

一个是供应量,比如自行车共享墓地。二是欲望的内卷,如P2P和“区块链币发行”骗局。是《清北满天飞名师在线教育》等三个人的内卷。

比如,网约车服务的初衷是为了防止那些机场乘客在下雨天返城,结果却陷入了“朋友帮忙砍价,互相抢夺司机运力,扼杀数据算法”的混乱中。这是一个从求精到对合的标准样本。

于是,始于2011年的十年梦想,从2020年开始迎来了清醒的时刻——从游戏、直播、网上约车、互联网金融到在线教育。哪个赛道此刻不害怕?

它是全局最优的吗?

事实上,让巨头们觉醒的不是某种不确定的因素,而是一种相当恒定的原因。

在中国市场推广一种产品或服务,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利润、税收和就业岗位,更关心的是该产品或服务会对社会总成本产生怎样的影响。

比如移动支付很方便,但不能作为撬动高风险金融产品的入口;在线教育应该包含便捷性和包容性,但不能发展成军备竞赛把家长吓得慌。信息流或短视频可以提高用户接收信息的速度、便捷性和丰富性,但却成为过度营销和虚假信息泛滥的消磨时间的温床。

而这只是工装的直接成本计算。如果你深入一点-

数百万互联网从业者和数千万制造业、服务业、运输业的劳动者在高强度的环境下工作,但很难说提高了行业的真实竞争力(毕竟主要是应用层的精细化和反复挖掘),甚至对行业效率的提升也是有限的(比如把水果、蔬菜、汽车搬到直播间去卖,只是换个方式刺激消费者下单)。

大家都知道,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智能手机马上就能变得不智能,更何况是传统行业。而中国过去十年最光鲜亮丽的脑力劳动者,却一直在为“如何让用户多呆10分钟”或者“还能去哪里收营销服务费”而流汗。

这里的社会总成本至少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全体大众的生活真的变好了吗”?第二,“工业水平真的在提高吗?”也可以说,“上层建筑”和大众更需要的是“全局优化”。

其实能想通这一点的人肯定不少。但他们无论是因为商业的路径依赖,还是因为“贪婪算法”(以短期盈利为行动取向)的鼓励,都很难回头。

最终,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或赛道往往陷入不断追求局部最优的窠臼。越是996,离全局最优越远,甚至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弃的。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百度,过去十年如此被动,现在又如此稳健。

做你自己。

本文开头提到的视频上线后的第二年,百度召开了首届百度世界大会。当时百度的新产品还是“Baidu 空”,聊天的话题是“互动网络营销”。到今年十五大,抛出的话题都是“大脑与计算机的连接不再遥远”,推出的产品都是“车载机器人”。

虽然现在的百度和16年前的百度在业务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里面的底层代码几乎没有变化,两点还是一样的:技术领先,适应中国的需求。

先说技术。

这10年间,百度累计RD强度(即研发支出/收入)不低于15%,2020年以来一直在20%以上。在全球互联网巨头中,这种RD强度是名列前茅的。据统计,自2010年进入人工智能以来,百度的营收增长了14倍,而其RD费用增长了25倍以上。

在此前媒体对百度事业的解读中,几乎都有一句话:“谷歌退出后,没有对手的百度将南下。”但事实上,早在2010年1月,谷歌即将退出中国之前,百度就已经引进了人工智能科学家王海峰,并开始组建自然语言处理部门。那是百度正式踏入AI领域的起点。换句话说,独家搜索赛道并不妨碍百度习惯性地从技术迭代中寻找复利。

回想当年百度提出的“一站式首页”、“从即时搜索到即时使用”等概念,在市场上并不是很成功。但是,非常明显的是,不断地推机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意图,为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技术创新。相比当时风靡全国的app,这些内功当然没有那么光鲜,但却是支撑百度未来翻盘的信心。

事实上,当搜索引擎进化到互联网时代的末期,必然会找到两条路径——

第一,在沉淀和处理了太多人类的请求和表达后,引擎本身几乎可以完全理解甚至猜测人类的意图,即使不是直接回答,也可以通过自我积累的知识图谱分析答案。因为搜索引擎天然是“框计算”,天然需要云、人机交互、深度学习模型、大数据。所以搜索引擎的进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AI的过程。

是年复一年的数据积累,算法细化,计算能力提升。自然,AI之后的搜索引擎公司发现自己有能力控制和处理跨行业业务。原理也很简单——只要有规律、有逻辑的人类劳动或活动,几乎都可以被AI替代,或者至少可以深度辅助。

所以,即使有AI领域的投入和技术突破,百度的净利润还是直线下降,因为这些钱都用来投资AI和深度学习了。在2014年的一次采访中,李彦宏说“我愿意存钱,我愿意投资……我必须让这一切发生。”

原因是当时他已经看清楚了两件事:第一,百度做AI没得选,这是底层基因表达的必然;第二,AI是未来更广阔的“船票”,是真正能服务广大大众、变革万千行业的基础。

所以在2019年的两会上,李彦宏在接受采访时是这样说的:“有些机会属于我们,有些机会不属于我们……技术含量没那么高,所以我们做起来相对比较难。高科技的,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助手、智能音箱,都是百度擅长的。”

我们来谈谈如何让技术适应中国的需求。

如前所述,过去十年的移动盛宴,是更注重如何摆脱烦恼(在线租车)、不怕烧钱(单车共享)、铁军推(外卖)、重金营销(在线教育)、操控人性(短视频)的精致伪技术内卷。

要想在这些领域跳得好,就得搞“XX战”和“免费补贴”。最后往往会激起市场新的矛盾或者导致一地鸡毛(比如共享单车墓地)。

那么,我们来回忆一下,站在“上层建筑”的高度,在过去十年的cmnet热潮下,有哪一个行业有过真正的战略背书和明确的资源推广计划?

比如电子商务。对于“上层建筑”,一个可以贴上“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快速提高生产力,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和闲置劳动力”标签,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写入几乎所有中国人血液,与“新四大发明”中的移动支付息息相关的行业,最高的待遇是什么?

不过是2016年商务部等发布的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这份规划的正文说:“电子商务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已将电子商务与‘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挂钩。”

但它在中国十几年,上下游诞生了多少巨型独角兽,堪称最阳光、最不得罪众怒、最关心国计民生的互联网行业。但它只是“一个重要的力量,一个组成部分,并与国家战略挂钩”。

至于其他移动互联网行业,即使不用搜索,也能猜出一个大概——有哪个负责任的监管者会大力支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超速送餐的行业吗?战略会为中小学生的手游和直播间背书吗?

还有人工智能?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直接下发到各省、各部委。

在这份国字头计划中是这样表述的:“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引领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国家安全,带动国家竞争力的整体跃升和跨越式发展……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和国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为中国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经济繁荣创造新的增长周期……人工智能。

作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涉足的领域,几乎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级的标题文件这样描述过,与国运息息相关,如此迫切。

如果你还搞不清这些话的分量,那我们就来看看国务院在这个规划中是如何为人工智能战略制定发展目标的——“2030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1万亿,什么概念?在中国火热的直播赛道,2020年市场规模不到2000亿;毒害几乎所有年龄段网民的网游赛道,2020年市场规模不到2800亿;而最热门的电商赛道,2020年网上零售总额刚好11万亿,这是因为疫情导致人们在家网购的结果。

“上意志”的分量很重。

被外界嘲笑多年的百度,在国务院公布这一计划之前,已经在AI赛道上跑了近7年。甚至,就在这个计划发布的前一年,李彦宏在公开演讲中两次说到这个逻辑——“互联网未来的增长已经不能靠人口红利来驱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其实正在离我们远去...国家现在进入了所谓的新常态,就是希望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效率来推动各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但是,我们互联网从业者其实深深感受到了危机,因为过去的粗放式增长阶段已经结束了。”

谁更了解中国?

要知道,李彦宏说这些话的时候,正值百度历史上的冰点,公司所处的舆论环境无可估量。百度在2016年,也就是滑坡发生的前一年,正式宣布了其AI战略。

就连当时的行业媒体都是这样质疑李彦宏的:“为什么你觉得我们现在说的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这么重要?大多数企业仍然认为这是一件遥远的事...和移动互联网有关吗?”

幸运的是,先知没有成为烈士。

不要捐给别人。

关于百度AI发展现状的数字太多了。比如百度大脑的日调用量已经超过1万亿次。最近三年,百度在中国人工智能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一直排名第一,Apollo自动驾驶总测试里程超过1300万公里等等。

但这个财务数据恐怕是其价值最直观的体现——

今年,根据百度财报数据,百度核心业务收入的非营销收入数据同比增长(即非搜索引擎广告相关收入,主要包括智能云、小度智能助手和自动驾驶等。).不难发现,百度AI系列产品的价值越来越被市场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二季报中,百度的核心收入总计240亿人民币,其中AI相关业务获得50亿人民币,占比超过五分之一。

要知道,这些客户中,不乏地方政府、央企、国企、事业单位。在中国版图的四面八方,百度都在推动地方政府的智能化升级,深耕各项民生业务,甚至推动AI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可以说,百度正逐渐成为AI国家战略最强大的民用建设者和产品服务商。

相比前十年“补贴获客、A/B测试、快速迭代、短期爆发”的移动红利,完美顺应“上层建筑”的意志,深度服务政企,改善国计民生。不是更稳定有效的票吗?

2005年,“我知道你不知道”视频同时上线,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经典广告语。16年后的2021年,百度APP打开,变成了“百度,生活更美好”。

这或许不是比喻或巧合,而是“从更懂中文到更懂中国”的某种传承和必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256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