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筹拍辽沈战役有人主张不写林彪,杨尚昆表态:仗是谁打的?

南京雨花石2022-07-07  28

1991年8月1日,时任国家主席杨同志在中共中央领导人陪同下,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大决战》的首映。首映式结束后,杨对这部反映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佳作十分满意,给予了高度评价。

很快,这部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巨作在全国上映,全国人民都涌向电影院。看完这部电影后,人们对它赞不绝口。这部耗时六年完成的杰作最终俘获了中国观众的心。

其实到今天,大决战系列是中国电影史上无可比拟的存在。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战场拍摄,三大决战系列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客观原因,因为这部巨作的制作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提上日程的。

要讲清楚这个故事,还得从1986年说起,当时改革开放正在进行,全国人民的生活也焕然一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除了温饱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精神和娱乐生活。

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工业都极为发达,香港电影更是如此,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人口众多的大陆电影很少,于是中央政府决定准备大决战来弥补这个不足。

但是,上面提到的这些原因只能算是一部分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解放军急需一部能反映自身历史的大作,而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恰恰能反映解放军的革命历史。

当然,三大战役和国运有关,把它们搬上银幕也是国人的殷切希望。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五六十年代,其实很多电影制片厂就想把三大战役搬上银幕。但当年拍摄条件有限,技术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完成这么大的杰作还是很困难的,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了。

直到改革开放后,拍摄条件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后,中央政府牵头,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著名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接到任务后,为了更好的还原三大战役,电影人首先成为三大战役的剧本编写组,将辽沈、平金、淮海三大战役拆分后独立创作。

对于剧本的创作,很多中央领导都很重视,尤其是一些还健在的老兵。他们特别在意,不断接受剧本创作团队的采访,给他们讲当年的事情,希望他们能拍出好电影。

其中,聂荣臻元帅亲自向总导演李俊一介绍了平金战役的具体情况。当然,作为这场战争的指挥者,聂荣臻元帅的解释很有说服力,为剧本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所以有了亲历者的参与,就注定了大决战系列不可复制。但在剧本编写期间,负责辽沈战役剧本编写的团队被一道难题击垮,让他们对剧本的大小没有把握。

本来辽沈战役剧本创作组的人员对于林彪应该如何塑造是无所适从的。这时,剧本编写组内部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林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也有不少人主张废除林彪,辽沈战役剧本里不要直接写林彪。

事实上,在当时,这种问题不仅出现在辽沈战役的剧本写作中,早在中央军委军事史写作组在写四野军事史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小组成员在讨论是否应该把林彪写进去。

但后来,在东北战场立下汗马功劳、曾长期与林彪共事的陈云同志亲自就此事作了具体指示。他认为应该把林彪的历史贡献写进书里,这样才能让军事史更有说服力。

当然,陈云既肯定了林彪对东北战场的贡献,也指出了林彪在解放战争整个决策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比如大决战前夕,林彪借口粮食问题没有解决,拒绝南下打锦州,甚至在电报上与毛主席争论。

不过,当时主管东北经济的是陈云。他知道辽沈战役前夕,粮食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林彪因为担心吃不下锦州,不愿意打仗。对于这些东西,陈云也主张写进军史。

最终,是陈云的决定,使得四野军事史得以客观呈现。但是军史毕竟和剧本不一样,因为看军史的人很少,但是电影拍出来之后就不一样了。它的受众是全国人民,其影响程度必然不同。

此时辽沈战役剧本编写组面临内部纷争,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不是写林彪,那就满天飞了,但这显然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如果是林彪写的,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应该如何把握力度?工作人员无法选择,很快就把这个问题送给了杨同志。

杨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担心剧本创作组的编剧心里有负担,拍不出真正意义上的大决战,于是赶紧给出了自己的态度。杨同志这样评价对林彪的塑造:

“戏里肯定有林彪。如果不写林彪,当年东北战场谁打了胜仗?而且,写林彪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能因为这个人后来不好就把他从头到尾都写坏。”

杨同志的这段话起了关键作用,使剧本作者放下了包袱。就这样,在《大决战》系列中,这就是马饰演的经典角色林彪,这也是林彪第一次被搬上银幕。

实际上,辽沈战役本身就是一场由东北野战军独自完成的大战役。林彪作为东北野战军的总司令,必然离不开这场大战役,包括平金战役。虽然参战的有两个野战军,但林彪也是主角。

当然,先不说这个,就中国革命史而言,也是离不开林彪的。众所周知,林彪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就投身革命,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蒋介石在12年4月反动时,跟随南昌起义军,从而成为中国革命战场上的领袖。

此后,林彪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我军所有将领中,林彪的名气也是最大的。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更是举世闻名。因此,有必要客观地还原他的历史贡献。

当然后来林彪也犯了错误,但我们也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态度,不能因为他的错误就把他的功劳一笔勾销。所以杨同志的这段话是非常公正客观的,说“战争是谁打的?”,这更加体现了杨同志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愧为我党伟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

当然,有了杨同志的这些话,剧本创作组放开了手脚,终于在银幕上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林彪。此外,杨同志的这些话也给了摄制组其他的思路和启发。

比如《大决战》系列,蒋介石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当时,扮演蒋介石的最著名的特种演员是孙飞虎,他在许多历史电影中扮演蒋介石。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孙飞虎扮演的蒋介石虽然完美,但也有瑕疵。

这就是为什么孙飞虎本人在塑造蒋介石时总是停留在极端负面的人物形象上。所以他虽然很会扮演蒋介石这个角色,但是有很多刻意丑化的痕迹。当然,这并不是说孙飞虎的演技不好。只能说他已经接受了这种想法,很难改变。

《大决战》系列力求真实,所以孙飞虎饰演蒋介石,剧组认为并不完美。毕竟在现实历史中,蒋介石虽然是解放军要打击的独裁者,但他本人绝对不是无能之辈,否则革命早就成功了。

所以在大决战中,剧组也想塑造一个真实的蒋介石。在这种情况下,赵恒多扮演了蒋介石的角色,他的表现有目共睹。后来,甚至许多国民党人看了赵恒多的表演,都表示同意。

我们上面说的,无论是林彪的成型,还是蒋介石的铸造,归根结底只是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说到这里,笔者认为伟大的杨同志的确是我们的榜样,而杨同志以前也曾多次告诫过他身边的人。他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要正确对待历史,真实记录历史。这样才能对得起前人,对得起今人,对得起后人。

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希望大家都能学习杨同志的这种精神。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他不仅忠于革命,也忠于自己,从而对历史做出了应有的交代。让我们向杨同志致敬,他永远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243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