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东区科技城

液压油泵2022-07-07  27

东伦敦科技城:欧洲对硅谷的回应

■文/李

伦敦有两个区,东区和西区。相比富裕高贵的西伦敦,东伦敦曾经在柯南?道尔的作品中描述的是最危险的地方——“一个无与伦比的暴力和堕落的地方”。如今,东伦敦已经焕然一新,成为美国硅谷之外的又一个国际科技创业中心。

英国作为欧洲大西洋上的岛国,曾经登顶世界。二战后,英国急剧收缩在全球的势力范围,但仍经历了数次经济衰退。真正让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后工业时代走出困境的,主要是21世纪初伦敦申奥成功。2005年,英国首都伦敦在7年后获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但奥运会的举办地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东伦敦”,一个饱受工业化之苦的工人聚集区。制造业全球转移后,这里一直饱受高失业率和高犯罪率之苦。毕竟,断断续续的升级计划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东伦敦的复兴正所谓“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申奥成功让一切都有了转机。东伦敦作为实际承担奥运会运营的地区,大规模的企业搬迁和基础设施升级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两个东西的融合,足以进行产业更替,甚至城市重建。凯恩斯主义者在经济建设中最喜欢的一个大招“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想法,基础设施就会凑在一起”,终于可以用了。不得不说,自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这一措施往往起到了“以药养医”的作用。东伦敦的复兴计划就这样开始了。很快,一大批具有现代功能的建筑在这一地区被建造和翻新,如媒体中心、会议中心、各种商业设施(餐厅、商场)、住宅综合体(当时的奥运村),当然还有新规划和升级的交通系统和全新的金丝雀码头(见图1)。这些对后来高科技产业的井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必须口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奥运会前后,这里发展的重点产业遵循的是“风格与格调不分离”的思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奥运会期间确实是很好的配套产业。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创意设计师聚集在大量翻新的居民楼和写字楼里。渐渐地,曾经破败不堪的东伦敦变得越来越有味道,画廊和艺术工作室越来越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有艺术气息。酒吧、餐馆、创意商店……都点缀在这个破旧的工人街区。让奥运会让全世界感受到这里的活力、热情和繁荣。

至此,东伦敦已经从一个衰落的城区变成了一个面向世界的宜居城市。一个新兴产业集群的基础建设已经完成,基础深厚。在这里,英国为世界贡献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工业的发展依赖于在当地生活和工作的员工。别忘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只有8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属于生活。另外,高科技产业的中坚力量一般都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对他们来说,体面的生活和便利的设施往往是他们选择居住地的优先考虑因素。

进入奥运会进入未来行业后,时任首相大卫?卡梅伦和他剑桥大学的老同学,时任伦敦市长的鲍里斯?约翰逊达成共识,将在伦敦奥运会后充分利用肖尔迪奇的创意活力、丰富底蕴和多样发展可能性,共同打造世界级高科技产业中心——东伦敦科技城。正如卡梅伦所说,“我们不仅要发展今天的大事业,还要抓住明天的大事业。”毫无疑问,在利益固化、各方势力交织的大伦敦,刚刚经过重新规划建设、相当于重启的东伦敦无疑是最适合未来产业的桥头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英国现在需要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必须是有足够分量的高科技巨头,这样才能赋予羽翼未丰的东伦敦足够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符号。谷歌成为迈出第一步的“吃螃蟹者”。英国政府也毫不含糊地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和实惠的政策,在国王十字车站旁边提供了一栋百年建筑作为其在英国的基地。作为回报,谷歌同意将其欧洲总部和RD中心设在东伦敦。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因为这个位置是东伦敦的门户,距离伦敦市区只有一个地铁站。Google的落地给了全世界的企业和投资者极大的信心和鼓舞,也为科技和金融的联动发展架起了一座桥梁。

随后,一大批高科技巨头纷纷跟进,微软(未来伦敦科技周的主要赞助商)、IBM等公司相继落户东伦敦。与此同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高科技公司开始围绕这些巨头构建越来越多样的生态圈。其中有几个年轻人在他们位于伦敦东部的工作室里创立了DeepMind,后来该公司的AlphaGo震惊了世界。如今,伦敦无疑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AI)的产业高地和价值中心。

结合金融科技让我们再次思考:为什么伦敦的高科技产业在几年内像火箭一样飞速发展?

这要从东伦敦和西伦敦的世仇说起。了解伦敦的人都知道,西伦敦有伦敦金融城、白金汉宫和各种剧院。其中,金融城几乎集合了英国经济的所有精华,也是国际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级。如果说大伦敦是英国的首都,那么金融城就是不落帝国的心脏。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的“宇宙中心”,它和伦敦东部曾经破败的工人聚居区只有一个国王十字车站之隔。如果有机会去那里参观,可以亲身体验一下“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狱”的感觉。

然而,自从谷歌在火车站伦敦东区安营扎寨后,风向就变了。大型金融机构甚至比那些高科技巨头早一步进入东伦敦。他们纷纷买房设立分支机构,并借鉴美国硅谷银行和硅谷投资银行的做法,在东伦敦设立类似的科技银行和投资银行,瞄准中小微科技企业,围绕科技巨头构建的价值链开展各种创新服务。此外,一些金融集团在买房成为“二房东”或创办科技银行后,决定张开双臂,创办自己的高科技企业。比如英国最大的银行集团巴克莱集团,决定全力以赴,巴克莱加速器从此名声大噪——巴克莱集团创立的双创基地,专注于Fintech。巴克莱集团每年都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给东伦敦的科技企业发命题作文,类似于竞赛的形式。入选项目(产品/技术/服务)将直接进入巴克莱集团的生态系统,并有机会直接入驻巴克莱集团位于伦敦东部的物业,与国际巨头零距离合作。现在,巴克莱集团的数字银行服务几乎是西方主流商业银行的风向标。巴克莱集团的成功只是一个缩影。现在,伦敦在金融科技领域无疑是世界第一。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高科技产业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也就是说,要有足够多的高层次人才持续从事前沿科学研究。这正是东伦敦想要的。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大学有两所——伦敦帝国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相距约1 000米。他们的理工科专业很多都是世界前五,他们的孵化器都在东伦敦周边。最不可思议的是,从大学到东伦敦,再到证券交易所,一个企业家可以在5 000米的晨跑中把这三个地区串起来,而东伦敦正好在这段旅程的中间。了解创业的人都知道,环境、氛围、圈子很重要,国内各种创客咖啡吧提供的最大价值也在于此。所以,你可以想象这5 000米的制造者在伦敦的晨跑会有多少化学反应、火花和巧合?

最后,我们来提炼一下东伦敦科技城的模式。首先,在一切开始之前,应该有一个充满活力、舒适甚至高价值的社区。指望受过良好教育,甚至高收入的科技创客,通过一个破旧动荡的社区或者空一个荒芜的“鬼城”看到这个地方的无限未来,基本上是自欺欺人。其次,需要以高校的科研成果和人才为源头活水,以大量的科技企业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价值链共同发展,形成生态圈。同时金融机构提供适合本科技园发展的服务(特色化甚至定制化)。另外,如果金融机构正好可以使用这些技术,那么像巴克莱集团这样的银行最好亲自上阵。

东伦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高密度。事实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肯定会吸引一些金融机构,引进高校资源也没那么难。聚集一些高科技企业是顺理成章的。东伦敦的成功依赖于各种关键资源的超高密度。在不到3平方公里的城区内,集中了谷歌、微软、IBM等一大批科技巨头及其生态圈内的中小企业。大量银行在此设立分支机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世界顶尖学府环绕其中。如此小的区域内聚集了如此多的优质稀缺资源,如此超高的密度最终使得东伦敦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井喷式发展和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其在全球AI产业和金融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

上海信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楚天曾在英国、法国、德国学习生活,精通英语、法语、德语,熟悉欧洲情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235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