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促销策略

取关2022-07-06  21

“双12”冷门电商促销套路消费者不买账

“原来‘双12’开始了,不说也忘了。”记者观察发现,前有“双11”,后有元旦促销节,夹在中间的“双12”成了尴尬的促销节。然而,“双11”之后,欧莱雅安瓿面膜差价爆发,中消协点名薇诺娜虚假发货,让今年的“双12”显得相当冷清。电商专家指出,早在5~6年前,“双12”就有很高的关注度,但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平台没有以前那么受重视,商家也没有太多支持。自然消费者的参与度不高。”除了很多消费者厌倦了电商平台的促销“套路”,中小商家良莠不齐,售后问题难以反馈,也让电商平台厌倦了频繁的促销和造节。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文婧

“双12”冷清消费者参与度不高。

对于今年的“双12”,很多消费者并不热情。他们告诉记者,“双11”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从今年10月到11月11日,他们买的是他们想要的,而不是他们计划好的。另一方面,今年“双12”打折力度不大,“都是常规打折和补贴。”消费者谭女士说,比如标价300元的斯凯儿童运动鞋上市,店家会给160元的“双12”价,然后参加淘宝平台满减补贴立减30元,再买130元。“其实网店清货的时候,300元的儿童运动鞋也是打折后160元的价格。现在‘双12’只是满减等。但是,如果实现了全额减免,您必须购买其他物品来弥补账单”。

据电商内部人士透露,“双11”在即,明年的年货节将是春节前平台促销的“重要部分”,将投入更多资源。所以今年的“双12”只是常规促销。

陷入升职的“怪圈”更现实。

电商节的促销“套路”近年来饱受外界诟病。“双11”和“双12”期间,店铺促销页面上宣传的“预估价”并不是简单可以达到的。记者打开淘宝店铺页面,随机点击了某品牌运动鞋。页面上说“手头预期价格”是156元,而要做到“156元”,除了“双12”本身的店铺优惠,还包括400-100的60元立减...上述谭女士表示,其实所谓的“手头预期价格”是有门槛和规律的。说到“双11”“双12”,比阅读中的数学题还要难。

此外,记者发现,在这些节日促销活动中,部分店铺推出满减优惠券,如“满700元减100元”,属于“会员集”。换句话说,如果你有优惠券,你就必须成为商店的会员。

随着电商促销的套路越来越多,很多消费者发现,有时候网上所谓的大促销,甚至比线上线下实体店提供的折扣还要真实。陈小姐常买的某品牌衣服,她想趁着11月电商促销期,却发现不仅折扣不给力,而且不满意减下来只有8折,而且还是缺货。“之后我直接去了线下品牌Ole店,打了六折。每种尺码都有,我不需要添加会员。”

在电商平台频繁促销的背景下,“低价”问题在电商节日期间备受关注。今年11月,中消协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低价”。

电商店铺把关不严,维权困难。

另外,现在电商平台上的店铺很多,参差不齐,把关不严,搜索设置不合理,消费者在筛选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如果遇到售后问题,维权就更难了。

日前,消费者李女士在淘宝给孩子买了校服。她在一家名为广佛校服贸易的店铺下了订单,但商家一直没有发货。等了近半个月,李小姐要求店家退货,店家售后没有回复。

于是,李小姐拨打了店铺页面上留下的客服电话。打完电话后,“客服”表示工厂缺货,可以帮忙查订单。5分钟后,“客服”给李小姐回电话,说根本查不到这个订单。“我来自这里的工厂。请看那个店铺是不是我们工厂淘宝店。现在淘宝上的这些店铺,很多不仅卖的比我们厂淘宝店还贵,还未经我们同意就留下了我们厂的电话和旺旺!赶紧投诉!”后来李小姐去了淘宝上另一家卖校服的店铺,下单购买,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但是,生产这款校服的唯一工厂淘宝店,在这款校服的搜索结果中根本没有显示出来。投诉后,李小姐与平台沟通后全额退款。

记者在淘宝上输入校服名称进行搜索,仍然找不到校服厂的店铺。只有找到工厂微信官方账号,然后根据工厂名称搜索淘宝,才能找到工厂老板。“我投诉后,淘宝只下架了其中一家店铺,而且声称支持小微企业,所以把这家店铺排在最前面,却连店铺页面的客服电话都没审核?”李小姐还在抱怨淘宝的处理。

购物节要回归商业诚信和品质提升的本质。

近年来,电商平台的频繁促销,使得传统电商“节日”不再火热,备受业界关注。

电商专家、海豚社创始人李成栋告诉记者,“双11”和“双12”是阿里打造的两个节日。事实上,不仅是“双12”,近年来“双11”的关注度也有所下降,但前者的下降更为明显。他指出,现在的直播已经弱化了传统电商的这两个节日,因为直播本身就是在打低价,低价的促销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新鲜。“其实对消费者不好,会累。”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院执行院长崔丽丽表示,“电商消费节很多,今年各地都举办了促进消费的活动,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倦怠”。

此外,业内指出,“双11”引发的消费问题,包括欧莱雅瓶装面膜差价事件、薇诺娜虚假发货等,或多或少会影响商家、主播、消费者在“双12”的战斗力。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购物节的发展,还是应该回归商业本质,追求高质量发展,从商品上突出品质化、创新化、个性化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调整供给,满足更多的分层用户。

来源:广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234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