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物钟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科普博览邀请了科学家来回答: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生活方式的人们已经采用了这种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昼夜的交替是一种自然的节奏,人体内似乎有一个时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同的规律。这叫“生理节律”。

科学家们很早就注意到了生物具有“昼夜节律”的现象。20世纪初,德国医生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博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人类生命节律的奥秘。他们发现,在患者症状、情绪和行为的起伏中,存在23天的体力起伏周期和28天的情绪波动周期。大约20年后,奥地利的Terchel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测试成绩后发现,人类的智力波动有33天。因此,科学家们从体力、情绪和智力起伏的周期性节律中,画出了人类生物节律的三条波浪形曲线,比作一首美丽的生命合奏曲。如果知道自己的精神、身体、情绪周期,就可以主动调整生活,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20世纪中期,生物学家根据生物具有周期性循环节律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这个术语。所有的生命都受到昼夜自然节律的影响。昼夜循环影响着你的身体指标,如觉醒水平、新陈代谢、心率、体温和激素水平。大部分生理活动在白天达到高峰,一般在下午,晚上睡觉时降到谷底。夜晚是我们身体自我修复的时间,各项生理指标都处于较低水平,适合安心睡觉。

如果环境突然发生剧烈变化,会影响我们的昼夜节律。例如,长途旅行会使我们感到疲劳和困倦。坐飞机跨时区旅行,会让我们感受到时差带来的痛苦反应。当你的身体告诉你现在是早上5点,但当地时间是早上10点,你的身体很容易产生不舒服的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差。

时差会影响人在工作中的表现。除了时区的数量,旅行的方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去东方旅行会比去西方旅行产生更大的时差。这是因为延长清醒时间比缩短睡眠时间更容易,或者说我们的生物钟更容易延长。心理学家发现,从欧洲到美国的志愿者的最佳表现发生在向西飞行2-4天后,而从美国到欧洲的志愿者需要向东飞行9天后才能重新获得最佳表现。

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稳定的生物钟可以提示时间。比如你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有一天你忘了定闹钟,但你还是会在六点自动醒来。你要在某个时间做某件事,这个时候,你会自动想到它。这就是生物钟的作用。此外,生物钟还可以帮助你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作息状态,禁止你做某些事情。因此,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长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不同人的最佳工作时间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在凌晨工作效率最高,被称为早起的“百灵鸟型”;而有些人晚上工作效率最高,属于睡懒觉的“猫头鹰型”。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根据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安排好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作息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缓解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相反,如果突然不按照体内的昼夜节律作息,人会感到身体疲惫,精神不舒服。比如,24小时内体温并不完全相同,凌晨4点最低,下午18点最高,体温变化可达l℃以上。如果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发生变化,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比如体温异常升高或降低,或者长期失眠,都是体内某些疾病的征兆。

生物钟的作用无处不在。根据大脑给出的指令,生物钟会调节全身各个器官以24小时为周期运转。人如果能适应自己的生理节奏,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就能大大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如果你符合生物钟的要求,采取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健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231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