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代审美在退步,网络放大了下沉市场的低审美;2.没人认真关心,却风靡全网。3:专辑时代已死,单曲为王。4:单曲不如唱歌赚钱;
有人说一张专辑要发行四五年,周杰伦在创作上越来越懒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实际上,造成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是多维聚合,本质上可以分为四类:
1.全面网络时代的审美倒退,网络时代的快速信息造成了受众最大的下沉市场(没有任何音乐欣赏能力)被审美放大。华语音乐的风向标偏向流量的商业利益而非质量的正反馈。
2.周杰伦感受到了严重的分裂感。没有人听他精心制作的音乐。反而是他随便写的音乐在全网炸开了锅。于是,好作品的水准在急速下降,如今的流行音乐也没有足够深厚的音乐理念来匹配这张专辑。不符合周杰伦的音乐认知。那样的话,还是不做的好。
3.专辑录制的时代早已消亡,而在新的数字专辑模式中,专辑模式的音乐发行是最不利的方式,而单曲发行是最赚钱最省力的方式。
4:当今顶尖音乐人的变现模式是演唱会,演唱会的意义在于回忆。回忆总是以老歌为主,只是周杰伦的老歌还在好听,还在天花板;进一步巩固,就不需要释放新音乐的想法了。
这四个原因结合在一起,导致周杰伦很难出专辑。而不出专辑基本就是创作能力快速下降的实锤。因为从本质上来说,音乐的创作是需要专辑形式的,因为专辑意味着一系列的音乐,一个集中的艺术突破点,一个开展一切音乐的起点。单身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也是事实,即使周杰伦的单曲太多,粉丝们仍然对音乐专辑充满热情。
以下从以上四点简单描述一下市场的复杂性和周杰伦个人的创作状态:
1.话语权的迭代,市场审美的低质放大;自互联网兴起以来,整个中国音乐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洗牌。垄断早期音乐资源的四大唱片巨头开始市值缩水。一个接一个的娱乐公司开始收获唱片市场的资源。更著名的是:
湖南卫视的田玉娥传媒是一家由省级电视台资助的娱乐公司,利用电视台的资源报道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我是歌手》等音乐节,几乎占据了中国音乐市场的半壁江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光无限的滚石唱片、金伯利唱片、麦田唱片迅速衰落,田玉娥传媒、英国H传媒等娱乐为公司置换资源。
这种音乐专业领域容易被非专业商家收购,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音乐话语权的迭代。早期音乐的话语权掌握在各大唱片公司的顶级音乐制作人手中,比如李宗盛、张东健、周杰伦。如今,话语权掌握在商业集团手中。这引起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音乐已经从艺术品变成了商品。娱乐事业群要求的是音乐的利润,而不是早期音乐制作人追求的质量。
于是,音乐的主要受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早期的专业人士和大众的结合,到现在完全由最大受众的下沉市场决定和买单。至于下沉市场,他们分不清好音乐和坏音乐,只决定好不好,只是随大流。就业务而言,下沉市场的普通听众支持了各种各样的音乐竞技节目,比如早期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最近的中国好声音,蒙面唱将,跨界歌王等等。
这些节目,除了《中国好声音》稍微好一点,在音乐质量和审美上都是极低级的,尤其是《跨界歌王》。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音乐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像一种商品,而不是一种必备的艺术品质。
下沉市场的普通人是如何取代音乐专业资源的?很简单,由于下沉市场的观看和关注,隶属于湖南卫视的田玉娥传媒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广告费。下沉的市场为广告的被动观看时间买单,音乐成为商业的附庸。田玉娥传媒继续盈利并变得更大。它开始挖走各大唱片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顶级专业人士,给他们同质性高的简单工作,拿更高的薪水。这样一来,拥有音乐资源的人很难形成更好的阵容。
这样,每一个媒体和娱乐公司都取代了传统的唱片行业。而一切都来自于普通人组成的下沉市场。这是音乐从专业的艺术产品变成不折不扣的商品的核心原因。
这种大格局的变化对于周杰伦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周杰伦崛起于唱片时代的最后一个巅峰,七里香退出后,整个唱片市场开始萎靡。周杰伦是能感受到专辑不赚钱的当事人之一,也能感受到二十年后会大受欢迎的音乐。然而当年发布的时候,销量却十分惨淡。比如广受好评的《以父之名》,当年在台湾省只卖了40万册。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土耳其冰淇淋》和《告白气球》两首歌对周杰伦的冲突大。因为周杰伦逐渐意识到一件事:不要试图改变主流的低审美,那只会失败。
2.精心制作的音乐作品不被认可,随便写的音乐爆炸;碎片感。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因为审美下降的市场下沉,让资本取代了音乐的话语权。周杰伦的《土耳其冰淇淋》是实验作品,《告白气球》是敷衍作品。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土耳其冰淇淋发布的时候,邀请了林书豪作为嘉宾表演MV,而《告白气球》本身就编了数字,这本书里没有MV。是因为这首平庸的歌爆了之后,周杰伦不得不在唱片公司的要求下补了MV。
音乐上,土耳其冰淇淋质量高吗?个人觉得很高,其实没那么高。这仍然是中国市场的天花板位置。他标志着周杰伦开始重视实验音乐,又一次尝试拓展华语音乐的边界。
什么是「土耳其冰淇淋」?这是最近流行的网络名人冰淇淋。明明很受欢迎,想买也卖不出去。我听说这是限量销售。是低端商品模仿顶级奢侈品的饥饿营销。和这个时代很像。很浮夸,很无语。
周杰伦写过这样一首歌。在《土耳其冰淇淋》中,你几乎可以听到任何风格的音乐,充满了平行的大调跨度和转场。论底层音乐风格的结构,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华丽。或者更简单的一个词:秀;
这种秀每次都是冠冕堂皇的收藏。这种“土耳其冰淇淋”存在的意义是一种收藏,一种浮夸的收藏。完全不需要作曲。每一个字,每一段旋律都是绞尽脑汁,结合尽可能多的夸张风格。这种做法势必会破坏音乐的旋律和流行度。这就造成了“土耳其冰淇淋”的传播不畅。
周杰伦知道这个吗?是的,当然。那为什么要做这样一首歌?因为讽刺,因为实验,因为是最后一点。我个人觉得这首《土耳其冰淇淋》是周杰伦为了冲击金曲奖的心血之作。
为什么这么说?只要想想现实中的土耳其冰淇淋,再想想土耳其冰淇淋的成分。答案显而易见:《土耳其雪糕》这首歌是对周杰伦不认可【土耳其雪糕】这种可以占据顶级流量和中文话语权的垃圾商品的讽刺。他的意思包含这样一类话:
如果要玩没有内容的花花草草和垃圾噱头,我真的不怕周杰伦的任何一个。我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没有必要,没有必要让自己投降。哪怕是一首浮夸的音乐,我也会做出自己的周杰伦风格和格调。让你看看,超越你的认知,浮夸的音乐也能让认知超越你。
这就是为什么“土耳其冰淇淋”看起来如此奇怪。第一次听的时候感觉一点都不太好,也没听出里面的意思。但是听了几遍就觉得不对劲。他的底层风格和旋律跨度出奇的大。在20多种音乐风格的交汇中,你从来没有觉得音乐不是一首歌,相反,它的高度统一令人恐惧。其中平行模式已经被周杰伦玩出来了。
另一方面,平行模式在流行音乐中几乎找不到。相反,学院派的刘欢喜欢用它,比如凤凰于飞。
《土耳其冰淇淋》就是这样一部作品。金曲奖有很大的几率会被“土耳其冰淇淋”专业拿下,因为它的基础设施太强了。大陆音乐学院的老师认为这样的作品具有学术意义。但是金曲奖已经今非昔比了。不追求专业,就会被各种资本渗透。不专业。那是学术,不是商业。
相反,另一首和“土耳其冰淇淋”一起发布的歌叫《告白气球》。告白气球是什么歌?简单来说就是凑数而已。无论在音乐审美上,在作曲、编曲、配器、歌词上的突破,都是凑数的存在。是同质化的流水线作品,没有任何领域的原创性,属于周杰伦写的那种差。
但就是这样一段音乐,被贴上周杰伦的标签后,在网上爆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话语权的变化。真正喜欢周杰伦音乐的人,还是觉得《告白气球》是一首普通的口水歌,但也打不过整个市场说他好的。
这样的分离感,基本上让周杰伦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不要再纠结他的头发,写一些突破性的音乐。这个口水歌赚的比他多几百倍。
从《周杰伦的床边故事》开始,周杰伦发行音乐的时间变得异常漫长。最后发现《告白气球》这首歌赚的钱比整张专辑还多,专辑整体销量不高。相反,单曲《告白气球》的成员在听分红方面遥遥领先。周杰伦意识到一个问题:
这个时代,单曲居然比专辑还赚钱,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恶心事实。
3:专辑不赚钱,单曲赚钱。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也是音乐彻底沦为商品的一个实锤。专辑的定位从这里分裂了,越来越多的歌手开始出单曲,或者EP(微专辑),也就是不出专辑。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下沉市场的听众才是最重要的,专辑的主打歌或专辑中最热门的歌曲与该专辑中所有其他音乐无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基本上有以下几点:
1.音乐美学的桎梏;
2.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听音乐;
3:专辑太贵,单曲便宜。
个人认为是第二种。大多数情况下,本不会主动去听音乐,只是在需要工作的时候才听。但是对于有时间听音乐的听众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审美并不完美。是最终消费。毕竟买收藏专辑的人很少,而电子专辑几乎没有意义。还不如开放会员方便听歌。于是,专辑几乎成了数字时代捆绑消费的负担。单身的地位不可动摇。
4:专辑不赚钱。单曲赚的不多,演唱会最赚钱。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因为录音时代结束了,已经成为历史。演唱会本身就是最值得回忆的场合,所以录音时代结束后最大的收益就是演唱会。演唱会门票在涨,看得见明星,几万人一起唱。对于粉丝和歌手来说,他们得偿所愿。
所以,无论是张学友、周杰伦还是刘德华,都不可能开演唱会。不需要太多的阐述。而且一年巡回演唱会的收入基本都在1000 W左右,所有演唱会的盈利如何就不用说了。
既然演唱会赚钱,又何必去创造呢?创作要动很多脑筋,而且很难把工作人员召集起来,风险远远小于演唱会。
所以综上所述,周杰伦的懒惰是市场、时代、审美、兴趣的综合作用。这种现象还会继续。估计周杰伦开始觉得自己老了,还记得自己20岁的时候,就进入最后的创作高峰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