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为什么是七层

加速度单位2022-07-06  11

Xi大雁塔是唐代的一座七层砖塔,又称慈恩寺塔。宝塔,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的藏经阁,位于唐代长安的金长坊(今Xi市南郊雁塔路南段),是唐代长安的重要标志之一。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恩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是隋代太子李治世为纪念生母文德皇后的养育之恩,在武斗寺原址上修建的皇家寺庙。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建成之初,有十余个院落,1897间房间,规模宏大,其中殿宇重修,亭台铺开。慈恩寺建成后不久,玄奘从鸿福寺迁到东寺的“翻译场”翻译经书,创立了中国佛教的一大教派慈恩宗。

关于大雁塔名字的由来,有一个传说。据唐玄宗《大唐李隆基西域记》记载,贺楼法山有一座大雁塔,相传大雁加入了想要开悟的小乘信徒。这是关于大雁塔名称的最早记载。

后来,人们普遍使用“大雁塔”一词,因为它与长安城内的小雁塔(建福寺塔)不同。在唐中宗李习安的龙年,新入行的学者经常来大雁塔争冠,以示荣耀。“雁塔题”逐渐成为长安的一种风俗,一种景观。凡是新学的人,都会先一起逛逛曲江池,参加兴源国宴,然后登上大雁塔,在塔下留作纪念。比如27岁的白居易成为新科状元,他写的诗《慈恩塔题十七人中最年轻》。

唐朝以后,动荡不安的时代不断侵袭寺院,吉恩寺也因战乱而伤痕累累。现在寺内的大雄宝殿、钟鼓楼、法堂藏经楼、东西厢房、山门都是明清时期修建的。

大雄宝殿五间宽,硬山顶,五根梁;殿内有佛三世泥塑,东西壁前雕十八罗汉、文殊、普贤像。梁家有一幅清代光绪年间的碑文。法堂藏经楼是坚硬山顶上的两层楼阁建筑,底层是法堂,上层是藏经楼。大厅里有一尊明代托米的铜像。寺内还有一片佛塔林,里面有8座清代佛塔。除一座八角形石塔外,其余均为六边形砖塔,高度不一。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辉三年(652年),当时为五层方形;武则天统治后期,朝廷扩建了吉恩寺,重修了大雁塔,加了两层塔。大雁塔现在有七层。五代时,塔被修复。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倒下的破塔用砖覆盖,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上世纪90年代初,大雁塔的屋檐和顶部维修时,发现明代的外墙和唐代的内塔之间有一定空的缝隙,正好形成了隔离保护层。

现在大雁塔的高度是64.5米,底层每边长25.5米。方形塔基,每边长约46米。塔为仿木结构,由砖柱支撑,每层有五至九面墙(一、二层九面,三、四层七面,五层以上五面)。每层有30扇门和一个方形塔楼房间。一架木梯建在塔内,盘旋而上。

大雁塔造型雄伟庄严,风格古朴明快。它是中国古代典型的亭式砖塔。青石底层的门楣和框架上刻有精美的图案、人物和佛寺。后者精巧、华丽、细致,是了解唐代建筑形式的宝贵图形资料。南三十门两侧有神龛,有唐太宗撰写的《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撰写的《唐三藏圣教序》两个碑。两者都是褚遂良所写,字体细而美,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185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