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年,一个改变了未来中国科技进步的孩子,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地主的家庭已经衰败了。5岁时,孩子失去了父亲,但母亲对他家教严格,希望他长大后成为冠军。
这个孩子叫徐寿。从小到大,他废寝忘食地读着浩如烟海的书,经常对古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年轻是家里的骄傲,别人家的孩子。
他是一个如此优秀的孩子,但他甚至没有通过青少年学者考试。
坎坷的仕途追求,瞬间让年轻的徐寿觉得八股文无用武之地。从此,我毅然放弃了通过科举做官的打算,开始学习经世致用的学问——理学。
对于一个闭门环境中的求知者来说,学习外国文化的难度可想而知。1872年以前,清政府禁止学者出国。西方自然科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几乎成了水中明月。
潜心科研的徐寿求知若渴,翻遍古代科技典籍和西方科技著作,涉及领域广泛。包括鲁(乐)、几何、重学(力学)、矿物、轮机、医学、光学、电学等学科。为了研究,他甚至做了一个指南针,一个火炮象限仪,一个结构复杂的自调式时钟。
也许他注定要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一年,他遇到了一个人生贵人,这个贵人对他以后的人生影响很大。有一天,他在县城帮人修七弦琴。因为他精湛的手艺和不凡的谈吐,很快引起了华以伦的注意。华是的儿子,从小就痴迷于数学,年轻时就成了数学家。这位年轻的数学家有丰富的历史。他年轻时在上海学习,与著名数学家李交了朋友,后来又学习了西方近代数学和微积分。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有二十多种。
在当时的情况下,我想找一个新的知识学派,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这个时候,华以伦看到了这个谈吐不凡的年轻人,我自然不会错过。经过一番牵线搭桥,徐寿认识了华的儿子华。
徐寿也是个宝,就这样,他认识了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神队友。他们两人都没有想到,多年以后,他们已经成为全国的科技领军人物。
闭关锁国就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把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牢牢地关在了门外。国内能学到的科技真的很有限。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两人做出了一个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决定:
搜索全世界的科技爱好者。
1853年,英国伦敦学会的传教士在上海创办了墨海书店。徐寿虚心求教,结识了在数学方面造诣很深的李。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植物学家和力学家,创立了二次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也是19世纪中国数学的顶尖人物。
在李的指导下,徐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时候为了学习化学物理,他自己做道具做实验,坚持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徐华和徐华只要找到一本科学书,就会互相抄写,互相交流。一天,两人又去上海找书,偶然发现了一本新编纂的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博物新编》。两人欣喜若狂,如获至宝。这本书虽然在欧洲是一本很普通的科学知识书,但在当时的清朝却像一本穿越了200多年后的奇书。
拿到这本书后,徐寿甚至废寝忘食,立即着手验证书中的一些科学理论。其中,蒸汽机原理让他疯狂。
为了彻底了解蒸汽机的原理,我经常去河边研究外国人的船。
曾经,清朝闭关锁国,民智不开放。在当时,徐寿的创新科技完全被视为奇技。有些人讨厌她的牙齿,有些人疯狂地爱着她。很快,担心洋务运动的曾国藩找到了他。许寿和华立即被雇来处理安庆机械锁的事务。
当时外国船只在内河横冲直撞,十分嚣张。1862年4月,徐寿等人在军械所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造国产船。但按照当时的国情,自主研发一艘船比登天还难。虽然中国的造船业一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大多是以人力和风力为动力的原始木船。与西方蒸汽动力装甲船相比,存在技术差距。
当时中国制造的轮船还是一片空白,但徐寿先生信心十足。多年学习西方蒸汽机械,使他熟悉了船舶的技术原理。
那时候,市场上没有船舶零件。我该怎么办?做,徐寿本身就是一个机械迷。蒸汽机的所有零件都被他用锉刀一个一个地彻底敲掉了。
数学家华全力以赴绘制设计图。一个擅长计算、设计,一个擅长制作。最后,在徐寿次子徐和华的合作下,仅用三个月就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台蒸汽机。
1866年4月的一天,南京下关码头挤满了打着横幅和横幅的人, # 34;黄历 # 34;首航就是在这里举行的。#34;黄历 # 34;它由木质外壳制成,全长17米,由双蒸汽机驱动,排水量45吨,航行速度12.8公里/小时。花了八千多两银子才建成。
1867年,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船的徐寿被调到江南制造总局任工程师。渴望国家富强的徐寿一上任,心中就有四大强国宏图:
一是挖煤矿,大规模炼钢,为工业发展储备资源;
第二,发明研究国产火炮抵御外敌侵略;
第三,组建海军舰队,保卫新疆为国;
第四,翻译大量西方科技书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徐守刚把自己的想法报告给曾国藩,曾国藩以“自己船以外的东西不要提拔”为由,拒绝了徐守刚的所有请求。
大概意思是,除了造船,什么都不要急着做。
徐寿见自己的理想抱负即将落空空,又有妙计。
然后,他找到了两个人。这两个人是谁?江南制造局的会议是什么立场?相当于今天一个项目的副总。见到副总统,当然不能胆大妄为。徐寿小心翼翼地开始向两位副院长求教,说想先试着翻译一些西方科技书籍,看看社会反响。两位副总统,一见如故,领导了政府第一艘船的建造,都是高级工程师。他们的话自然有些分量。两个协会欣然同意。
三本译著一出,好消息马上就来了。曾国藩态度180度大转弯,对他们高度赞赏。他建议他应该学习练习翻译。
为什么以前只想造船的曾国藩突然在民间支持科普了?
这还得提到他的学生李鸿章,曾国藩对洋务运动的立场深受李鸿章的影响。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白莲教、捻军、太平天国和清廷的对立如火如荼。李鸿章试图借助洋人镇压国内叛乱。早年,李鸿章就与洋人接触,深刻体会到洋人的先进科学技术。因此,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李鸿章大力推动淮军使用西式武器。当时淮军的洋枪在镇压太平天国后期所向披靡,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洋务运动开展后,李鸿章曾到西方购买武器。在访问德国期间,他参观了德国军队。看到装备精良的德军和高昂的士气,李鸿章印象深刻。他认为,如果清政府有这样的军队,就不用担心外国列强的侵略。在他出使西方国家期间,西方先进的工业水平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曾国藩赞同弟子们的想法。要增强中国的实力,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徐寿的建议无疑正合曾国藩的心愿。
随后,中国近代第一艘军舰“惠济号”在江南制造局完工。之后,“姜草”号、“愚园”号等军舰也相继交付。
就这样,徐寿在建造清政府军舰的同时,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厅。
为了更好地翻译西方科技书籍,徐寿聘请了英国传教士约翰·弗莱尔、伟烈亚力等人负责翻译。徐寿、许、华等熟悉西方科学技术的中国人负责理解和形成文字。
说到约翰·弗莱尔,不得不提。这是一位在中国任职的英国传教士。1868年,他被徐寿高薪聘请到上海江南制造局当翻译。在中国的28年中,他解释了113种科学著作。在当时西方近代科技知识输入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可以说他功不可没。甚至著名的元素周期表也是在他的帮助下翻译的。
为了使更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能够阅读西方科学著作,徐寿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中,总是使用固体金属元素的名称 # 34;金 # 34;在汉字旁边,添加了一个类似于元素罗马字第一个音节的汉字,创造了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
相对于喜欢直接音译的日本,他们对元素周期表的翻译有点让人抓狂,还得感谢徐寿大师让我们理解和记忆元素周期表这么方便。你很开心吗?
你以为徐守老先生就这么干了?不,他还创办了一所理工学校。去通用电气学院。当时格致书院开设了矿产、电力、测绘、工程、汽轮机、制造等多门课程。可以说创造了中国科技教育的奇迹。
与徐寿一起制造蒸汽机的次子徐,从小跟随父亲做科学实验。17岁时,他进入安庆兵工学院进行科学研究。
1900年,在张之洞的邀请下,许到湖北汉阳钢铁厂,不出几个月,就制成了我国生产的第一代无烟火药,突破了外国人对我国的技术封锁。1901年3月31日,因为火药意外爆炸,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死时只有57岁。他是中国现代第一个在职业生涯中牺牲的科学家。
徐寿虽先后在曾国藩、李鸿章手下生活,备受器重,但始终没有得到高位,直到清同治十二年才被江南制造署提拔。但他的学术地位和技术能力在国内早已有口皆碑。
晚年,老徐先生仍对社会发挥余热,致力于科学教育的普及。1884年,他在上海格致书院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终其一生,他不为名利所绊,也不为高官所扰。他为拓展那个时代中国科普的疆域而勤奋工作。他不愧为一代著名科学家,中国现代科学的启蒙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