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随着图文时代的逝去,短视频时代正在到来。难道人们忘记了,图文时代曾经辉煌过,对现在的互联网格局影响很大?本文着眼于中国BBS的传承,启发读者思考。
很久很久以前,我的意思是:在短视频和直播兴起之前,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在宽带进入千家万户之前,在互联网本身的用户渗透率超过10%之前——也就是十几年前,图文内容主导中国互联网,尤其是其中的文字内容。当时出现了第一批内容分发中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原创类型”:
1.个人主页/博客自聚合功能)。
2.BBS/网络社区是2000年代中国BBS的黄金时代。当时分为两大体系——教育BBS(水木社区、未名北大、艺伎回忆录大学等。)和公共BBS(天涯、猫扑、凯蒂、网易社区等。).前者一般基于Telnet技术,主要面向学生,后者一般基于HTML技术,主要面向大众。BBS/网络社区是最早的内容+社交平台,鼎盛时期有很强的人气和话题效应,甚至是很多传统媒体的新闻来源。然而,在2010年代,BBS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3.早在中国互联网早期,邀请/审查平台就是典型的榕树下的审查平台,拥有庞大的编辑团队,试图人工选择优秀的文学内容。2000年代,老罗二次创业的Niubo.com就是一个典型的邀请平台,有很多现在没人记得的世界经理人之类的内容网站。
由于邀请/考试系统不符合互联网普及的方向,往往沦为自娱自乐,耗费大量人力。从来没有成为主流。传奇结束了,现在我们站在了2020年代的第三年。移动互联网已经流行多年,视频、直播、音频娱乐是现在的主流,互联网内容高度多元化。然而,上述三种“原创类型的内容平台”的遗产一直保留至今。
无论是看短视频、图文、娱乐八卦,还是专业知识,都还在“三原类型”的影响下。
(三大内容平台的原创类型,各有优劣)
个人主页/博客是一个个性化的内容平台,内容遵循社交关系/关注链。人们关注某个作者/团队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私有化流”的原型。新浪微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继承了传统博客的个性化风格,通过强大的转发和评论机制,加上移动互联网初期的流量红利,实现了飞跃。严格来说,微信朋友圈也是个人主页/博客的延续,虽然更私密,更社交;微信/头条/企鹅/大鱼等。都是开放的、正规的个人主页/博客。
从广义上来说,个人主页/博客的遗产影响最大,传播最广——自媒体,现在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微博和微信这两个最早的移动互联网头部应用就是它的传承者。只是他们不再以独立网站为中心,而是依附于一个更大的平台。
邀请/评审平台是一个精英化、专业化的内容平台。从来没有成为主流,但是在垂直领域作用巨大:虎嗅、36Kr、果壳、电脑芯、游戏时间……以起点、锦江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平台也属于审核体系,编辑在签约、推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曾经作为资本风口的知识付费,也带有明显的邀请/审查制色彩——虽然用户是用钱投票的人,但他们投票的对象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挑选出来的。
早年,哔哩哔哩和知乎因为答题制和报名邀请制的存在,带有一定的“精英主义”色彩。然而,随着平台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精英色彩”早已荡然无存。邀请/审核平台的用户基数不能很大,这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BBS/网络社区是一个草根、弱势的社交内容平台,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流量分配的公平性。任何人发帖,理论上被看到和点击的概率是一样的(当然BBS也有一些推荐机制),助长了“草根逆袭”的神话;二是基于利益的弱社会属性。大家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关注某个页面/话题,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交友;第三是天然的竖/圈属性。一个BBS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页面,不同页面的重度用户可能生死与共,没有强大的“跨圈/转发/推送”机制。
那么问题来了——谁继承了——BBS的上述特征?放眼2022年的中国互联网,似乎没有特别完美的继承人,现在大部分都过得不好。
(跪在地上的人是BBS……...)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BBS非常普及的时期,没有“算法推荐”机制,甚至连个人用户信息都很难收集。当时BBS是按版面、话题、关键词等组织的。,带有一些“社区热榜”、“编辑推荐”、“版主推荐”的机制。即“以预设的、分散的利益为主流,以集中的推动为支流”。
显然,预设的版面/主题肯定没有自动化算法精准;但是,它有算法没有的魔力——草根的“公平”。只要是算法,就会形成马太效应,导致“流量向少数人集中”,一定程度上会挫伤草根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而且,只要是算法,都有空子可钻。算法矛盾的不仅是草根,还有社交/注意力链。
因此,没有一个内容平台会完全依赖算法:即使是公认的算法强的Tik Tok,现在也越来越强调关注、城市分享等功能。随着信息流和社交媒体的发展,BBS传统的布局/话题模式已经成为“过时的恐龙”。一方面是集中式的算法资讯流媒体(头条系,后期微博),一方面是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前期微博);BBS夹在中间,垂死挣扎。
以教育网BBS为例:15年前,北大清华新生在入学一个月内绑定注册匿名/水木社区账号,校园生活的体验全部在BBS的精英区,甚至班级和社区活动的召集也通过BBS完成;现在北大清华或者其他高校的大一新生都会加入微信群,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也许还会关注官方微博/Tik Tok/Aauto quickless/QQ兴趣部落。至于公共BBS……他们真的还存在吗?自从铁血宣布关闭后,就被用户所熟知,似乎只有虎扑。而且,虎扑的影响力已经奄奄一息。
但是,我们也需要指出,BBS本质上并不是“反算法”或“反社交”的。移动互联网的算法推荐机制本质上是基于对用户身份和行为的识别。这种识别也可以用在BBS模式——你看不出来,连微信都推出了基于算法的“选择”模式?早期的BBS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的社交平台。上网15年以上的人,一定都有过在某个BBS上通过“舌战”或者“互吹”认识一个朋友,加QQ,聊到现在的经历。
透过现象看本质,BBS的本质是“去中心化”、“草根化”、“垂直/分层化”。只要一个内容平台有公平去中心化的流量分配机制,让草根内容创作者有反击的可能,鼓励用户/内容分层,就可以算是BBS的遗产继承者。
(你可以认为BBS是老百姓的圆桌)
远的不说,最近十年,至少有以下平台/应用具备了“接过BBS火炬”的资格,但都失败了,或半途而废,或因种种原因改弦易辙:
百度贴吧:毫无疑问,贴吧是最后一个中国BBS,是BBS文化的集大成者。“李易吧”(帝吧)是无数网龄老梗的发源地。《图形吧》一眼就能让你从富二代变成穷二代。“戒赌吧”和“戒彩吧”是著名的奇葩集散地...百度贴吧以关键词为组织形式,以搜索引擎为天然流量入口。是80后、90后两代网民的集体记忆,也是百度最成功的C端产品。但是贴吧的运营把一切都毁了,移动化的步伐太慢,商业化太乱。从2017年开始,贴吧越来越边缘化,BBS文化可能从此要落伍了。豆瓣:早期,豆瓣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书、视频、个人日记”的平台;但从2008年开始,豆瓣群的功能异军突起,到2009年,贡献了80%以上的流量。“八团”、“枪团”、“鹅团”、“月亮团”(部分已解散)一直是网友传说中的乌托邦。可惜豆瓣群的功能又被打破了——豆瓣从来就控制不好群流量,不能很好的满足监管要求。另外,豆瓣的移动步伐也很慢,大量用户流失。现在豆瓣已经恢复为小众平台。知乎:中国BBS文化在知乎上确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很多知乎大V都来自百度贴吧、天涯、猫扑甚至热门软件BBS。早期的知乎名义上是问答社区,实际上是围绕问答组织起来的BBS,然而知乎越发展越偏离BBS的轨道。现在,知乎的首页分为三个模块:视频、推荐、热榜。流量分发越来越集中,视频内容的优先级越来越被强调。总之:学哔哩哔哩,学微博,学头条,就是不学BBS。这种选择无可厚非。新浪微博:2014年之前,微博确实有点BBS的色彩。草根和垂直用户很多,话题很杂。没有恶臭的粉圈文化,也没有莫名其妙的“关注”。可惜后来微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去BBS”、“去社交”,成为了以娱乐八卦、爆料为主的“移动门户”。随着头条资讯流媒体的兴起,微博也加强了算法功能。与8-10年前相比,今天的新浪微博除了名字,没有任何传承。(BBS不讲究权威和大头V,这是底线)
看来中文BBS似乎已经消亡了?这是全世界的常态吗——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算法的进步,社交媒体的力量,BBS作为一种内容组织和传播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至少,美国和日本不是这样。美国的Reddit和4Chan BBS,就不赘述了。Reddit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其历史上最高的时刻是在2016年,当时很难理解国王选总统。许多了解国王的运动都是基于Reddit4Chan不要太嚣张。既有认识王的粉丝,也有希拉里的粉丝,但前者占优。
顺带一提,中国有老人说知乎成功预测了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而美国互联网界没有——这些人肯定不在Reddit上;;这也说明,在中国人眼里,Reddit这样的BBS平台没有人权,不配拥有一个名字。
日本的2Ch也走过了20年,并启发了美国的Reddit和4Chan。你可以把2Ch想成大型的宽带山,或者非强制版的豆瓣,或者商业化程度不高的贴吧——以上三者的结合。2Ch网友开发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比玩梗更进一步。
记得吗?在《命运石之门》中,刚铃太郎只试了两句,就确认了Mulwrase弘历奇是隐藏通灵者. 2Ch,可以说是最纯粹的BBS文化:匿名、去中心化、拒绝直播(非直播)、网友自管、拒绝头帖(1000个帖子后停止)...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的短板。但是日本网友就是喜欢。
说白了,无论美国日本维持什么BBS文化,似乎都改变不了“中国互联网没有BBS继承人”的论断?等一下。我们不能把BBS局限在“图文内容”的狭隘领域——BBS诞生的时代没有视频、直播、音频,但并不意味着BBS要永远被图文内容束缚。随着技术的进步,木质战船演变成了装甲船和主力舰,但依然是战船。
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要学会适应它。
在所有视频社区中,哔哩哔哩对BBS文化的继承最多。记得吗?草根,分散,垂直/循环!那不是哔哩哔哩的PUGC社区吗?当时,哔哩哔哩还深入贯彻用户自律、自发形成圈子的原则,从而净化弹幕和讨论区,让各类感兴趣的用户和平相处。
可惜随着“走出圈子”战略的推进,哔哩哔哩的社区氛围逐渐消散,和微博的区别正在缩小。因为哔哩哔哩管理的核心诉求是“扩大圈子”和“打破圈子”,以圈子为核心的BBS文化注定要被牺牲。这是哔哩哔哩老用户不满现状的根本原因。
aauto faster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BBS文化。Aauto更快的老铁路VS Tik Tok潮人,虽然这种刻板印象不全面,但却是正确的。相比于Tik Tok的算法,Aauto Quicker的“关注链/算法推荐/同城”三位一体的流量分配机制与BBS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又有点“BBS的味道”。别忘了,Aauto Quicker一开始是个GIF动画工具,后来是个动画社区,再后来是个短视频社区!它的用户本来就是草根,它的内容本来就是垂直的。
问题是,2019年以来,Aauto Quicker变得越来越“Tik Tok”了。准确地说,现在所有的短视频app看起来都差不多,比如Tik Tok、自动更快、微视、视频号。光看主页很难分辨谁是谁。
因为“Tik Tok”有利于商业化,有利于平台对流量的集中控制,所以Aauto Quicker注定不是BBS文化的继承者。腾讯从来没有做过任何BBS产品;不过QQ兴趣部落可以算是半个例外。为了拉大与微信的差距,现在的手机QQ越来越强调年轻化、趣味性和内容性,在即时通讯(IM)的基础上加入越来越多的BBS成分。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微信“搜索”推出的“圈子”。乍一看,这有点像BBS朋友圈。但是,上述两种产品都没有运营过。QQ兴趣部落于2021年1月宣布停用,而微信圈则默默消失。
QQ和微信团队似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类似BBS的社区产品没有未来,不应该在这里投入更多的资源。除了虎扑,中国互联网似乎没有真正的BBS应用。每一个做内容社区的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当成BBS这个垂死产品的继承人。
不过,我还是乐观的。我发自内心的相信,BBS的遗产会被彻底的吃掉,吸收掉,它会以一种无人能认的方式活的很热闹。
因为BBS天生草根,去中心化,垂直分层,所以永远不会过时。
BBS已死,BBS万岁!虽然我们不知道此时此刻应该向哪位继任者高呼万岁。
作者:佩佩,土匪团团长,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网络土匪团(ID: TMT phantom)
本文由@网络盗团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标题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